回族媒介形象建构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的基本特征是型散而神聚,形象的呈现具有复杂性。回族形象的收集与审核评价,是研究回族媒介形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可以基本概括出回族在媒介中的基本形象要点,也可以发现相关媒介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但形象的鉴定和品评工作却趋于落后,应提上日程。伴随着重要国家战略的部署和调整,回族在融入新发展思维,拓展生存空间,创新民族文化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姿态,也形成了新旧符号的交错现象,如何正确理解和适当干预一些符号的存废,是摆在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鉴别形象,静态形象和动态的形象都至关重要,主动呈现与被动展示也应区别开来。回族的媒介形象建构与回族自身的原生态形象之间存在着应该加以澄清的差异,包括主次、轻重、偏正、虚实、多寡、明暗等关系。回族族群主体自身需要的形象和外在描摹的形象之间的产生差异,往往是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动因,也有其历史呈现规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回族的媒介形象对于沿线国家了解中国的伊斯兰教政策和穆斯林形象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回族媒介形象的审视,是构建回族与其他民族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义。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基督教宣道会选取甘肃汉藏族群边界为突破口,意图渐进式地向藏区传教。传教士学习本地族群交往中的主客关系互惠模式,通过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提高传教效力。藏传佛教寺院达格观1895年成为传教士的避难所,并在1897年为传教士颁发可在安多游历的通行证。1903年,在寺院附近滩地建成福音园。1907年,达格观寺衰僧败,寺产变卖给宣道会,寺院改建成基督教堂,即录巴寺传教站。这个寺院变教堂的故事,具体而微地揭示了宣道会、神召会嵌入汉藏边界族群社会的生存策略。面对汉藏边界以宗教信仰为表征的社会控制体系,传教士认识
女寺不仅是女性穆斯林的宗教场所,也是女性穆斯林抗争与追求独立的精神印记.本文通过民族志方法,对兰州旅兰清真女寺的真实进行重构,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个女寺,也作为中国清真女寺民族志的一个本土实践展演.
科学话语和民族政策规定了民族医学的生存空间.现代科学树立了理性的权威,科学的原则、科学家的话语权威和现代教育的模式共同建构了民族医学的运作场域.而民族政策则试图在科学文化的场域中为民族医学的发展清理出一片合理的空间.以藏医学为代表的民族医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医学发展史中定位,从自身发展史中探求传承,并在多元比较中发现价值.人类学将中医、西医和少数民族医学都看作民族医学的组成部分,平等看待现代医学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它勾绘了一副融合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为一体的宏伟蓝图.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有助于中国各族人民国家认同理念、中华民族认同理念和公民认同理念的强化,进而有助于推进中国民族团结事业.
对于金属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由于金属极强的可塑性和稳定性,耐用且不易损坏的特点,是制作器具的重要材料.藏地有着古老悠久的金属文化,不仅有使用金属器具的传统,藏蒙医药、建筑等方面也多有使用.藏语言和修辞中亦有充分的体现,如藏语中仅关于“金”(gser)和制作工具工艺的词汇就多达二百多个,相关比喻和谚语更是不胜枚举.藏地金属制品纹饰和造型独树一帜,有原
在以宗教为主导的藏文明系统中,“守护神相冲者禁婚”是安多社会至今秉持的通婚法则,起因于守护神本身的善恶之别和他们归属于藏传佛教、苯教、民间信仰的地位之差.从藏族守护神分类入手,呈现田野不婚个案,阐发守护神对藏人择偶通婚的制约并分析该制约所反映的藏族多元宗教在社会内部分层、人际边界建构中的作用,必然对深化理解藏族婚姻与家庭、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有所助益.
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8′-104°5 ′,北纬32°6 ′-33°9′,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幅员8339.15平方公里.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335公里,距州人民政府驻地马尔康县431公里.松潘历史悠久,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置湔氐县,距今已有2
会议
随着城市社区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涌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现有的研究角度主要以融入为视角,从单一主体出发,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方式和可能性。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以社区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院落聚居区为代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无法忽略的区隔现象,包括居住空间的区隔、文化区隔与制度区隔,如果不对现有的区隔现象与缘由进行多角度分析,少数民族流动
会议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符号体系,语言种类的选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相反很多民族的语言都在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中发生着变化,语言的变迁实成为民族间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维度。宁夏海原东乡族是远离甘肃东乡地区的一个边缘的人口较少群体,随着群体生活空间的置换,其群体语言也在发生着的变化,经历了由东乡话到当地方言的流变轨迹,使得当前海原东乡族群体使用东乡话者寥寥无几,而东乡族语言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原因。
会议
原生态音乐源于各地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地域性,是我国各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当地的音乐文化,同时还是对其族性的传承和延续,彝民族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璀璨夺目的原生态音乐艺术。本文介绍了彝族原生态音乐的概况,彝族原生态音乐的艺术特色,继承和发展情况提出现代创新的问题。指出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曲调最繁杂的艺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