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芦柑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绿色食品(Green Food)芦柑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人们消费新观念、实现绿色与健康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红壤山地绿色食品芦柑栽培技术,主要通过创建园内外部环境条件,爆破松土、熟化土层,营养诊断,实行优化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控制树体挂果量,综防病虫害,保护水源,实行节水浇灌,适时采收七方面措施进行无污染,无公害生产优质芦柑,使芦柑果实达到绿色食品A级安全卫生标准.
其他文献
利用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白云石和废菌棒,配合适量化肥构成土壤改良剂的不同组合,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组合改良剂对烟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区土壤施用由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白云石、废菌棒和适量化肥构成的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酸碱度、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这些改良剂对烟区土壤具有较明显的改土培肥
本文利用OS5-FL叶绿素荧光调制仪研究了春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生育期变化、日变化规律,以及与大豆器官氮含量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春大豆的氮素荧光诊断的时期为盛荚期至鼓粒始期;诊断时间为16点左右;诊断部位为上部成熟叶片.荧光诊断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总结涉及全国14个省(市、区)的34个烟草专用复混(合)肥料检验结果,分析了我国烟草专用复混(合)肥料产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烟草专用肥的总体质量状况要好于其它复混肥料产品,产品基本是高、中浓度产品,且高浓度产品占主流;氯离子含量基本符合烟草生产需要;部分生产企业已考虑到硫元素含量和产品中添加微量元素以提高品质.该类产品主要不合格项为水分和硝态氮占总氮百分含量;半数以上产品硝态氮含量与国外
田间试验表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对多种作物特别是经济特产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率8.46%~28.5%,并能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主要是促进作物生殖生长,保花保果;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方法为: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特别是生殖生长的旺盛期施用,粮食作物施用一次,经济特产作物需2~3次,多为叶面喷施.
一系列大田试验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的瓜类、茄类、豆类和叶菜类系列专用肥与施用进口复合肥15-15-15比较,瓜类增产8.3%~16.6%,茄类增产8.4%,豆类增产22.1%,菜心增产8.5%.除菜心外,其余蔬菜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每公顷增收节支达3130.5元~11317.5元.施用蔬菜系列专用肥还具有调节土壤酸度和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水平的效果.
在杨凌中等肥力红油土上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土壤生物体氮的变化及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生物体氮含量不同,秋季和春季较高,初冬居中,严冬最低,这种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变化相一致.施用氮肥和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生物体氮.不施氮时,种植油菜和小麦田块土壤中生物体氮显著低于休闲土壤,而施氮后,则高于休闲土壤;种植豌豆不同于其它两种作物,不施氮时,生物体氮仍然和休闲土壤持平,这表明在种植条件下
通过三季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在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氮磷钾比例下累积硝酸盐的情况.结果表明,供试三种蔬菜累积硝酸盐的顺序为:菜芯>豇豆>西红柿.试验中菜芯各处理的硝酸盐累积浓度均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所规定的安全标准,而豇豆和西红柿各处理硝酸盐累积浓度均在安全食品卫生范围内.肥料中氮磷钾比例不同对菜芯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豇豆、西红柿的影响.施用均衡型氮磷钾复合肥(1:1:1型)的菜芯的
采用大田棉花试验,探讨了啤酒底泥的施用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棉花和潮土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底泥含有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能促进棉花株高、蕾数及桃数的增加,并增加棉花产量;啤酒底泥的施用对潮土中交换态及总的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对棉花植株中Pb、Cu、Cr、Ni重金属含量影响也不大,所以啤酒底泥可以作为肥料施用.
近10年来,南方红壤区牧草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回顾了有关牧草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的成效.种草和养畜的结合、种草和生态环境结合的历程,表明目前南方红壤区牧草研究生产已从研究走向应用.并提出了南方红壤区牧草今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本研究采集闽东南不同母岩发育的5种耕作土壤,开展花生钾素耗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花生长期累计供钾量最大相差近10倍,紫色土和灰泥田的供钾量最大;长期耗钾过程中,速效钾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最低值"上;土壤缓效钾由于含量低,难以再被旱作物吸收利用;速效钾和矿物钾是花生长期吸钾的主要给源,是评价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数量指标.本研究建立了土壤—作物系统长期耗钾下的动力学模型,表明不同土壤供钾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