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绿洲型城市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来源 :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是重要的微观基础,其进城定居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张掖市甘州区9个乡(镇)40个村的1235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的距离和小康楼居住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灌溉条件,将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市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进城定居意愿主要受距离城区远近、家庭经济收入、对种地收成满意度、外出打工机会和小康楼居住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存在很大差异,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由近郊城市化农村向远郊农村逐渐增强。近郊城市化农村居民对种地收成满意度普遍较高,打工机会多,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且农民小康楼入住率最高;加之离城区距离近,对城市生活的认识比较客观,故而进城定居意愿最弱。近郊农村居民对种地收成满意度相对减弱,在就业上仍以进城打工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住进小康楼,但是因与城区尚有一段距离,使得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机会减少,故而进城定居意愿逐渐增强。远郊农村因与城区距离远,打工机会相对较少,家庭经济收入低,且没有住进小康楼;加之农业生产灌溉条件差,农民对种地收成以及对目前生活满意度最低,对城市生活充满期待,因而进城定居意愿最强。
其他文献
轨道交通开发与城市商业空间演变的关系是城市交通和商业地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14个换乘枢纽为研究对象,在对换乘枢纽区位信息和零售商业集聚特征指标提取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换乘枢纽零售商业空间的类型、时空演变的过程及形态特征,探讨交通与商业互动发展对轨道交通枢纽商业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广州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商业空间可划分为四个类型:门户型商业中心;区域型商业中心;
以2008年苏南地区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了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格局特征,对研究区的乡村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结果显示:(1)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非常明显.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的用地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的空间分异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存在着斑块小而密集、大而稀疏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分布特征高度受地理环境背景的影响,平面形态复杂的乡村聚落分布于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复合地理作用过程,需要合理解决其空间非连续性与多目标协同性问题。该文系统分析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过程中的数量约束、地类约束与空间约束条件,结合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地类相邻协调性、规划转换可达性和空间紧凑度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函数,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将每种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抽象为一个粒子,粒子的一个维度代表方案内的一个图斑,粒子彼此间信息共享,粒子在飞
新文化地理学颠覆了将景观作为客观实在和中立世界的观念,更趋关注社会文化和政治过程对景观的塑造,以及景观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借助文化研究的方法,将景观视为符号和象征系统,以期挖掘景观的社会意义。以广西龙州县边境乡村的法式民居景观为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法式民居景观兴盛的缘由,并探讨其象征意义及认同建构。论文发现,法式民居景观作为承载文化意义的符号,是当地居民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又因其宫殿式形态,成为
以广东省现存唯一一个仍旧以人民公社的生产制度运行的行政单位--“崖口村”为例,运用量表法,深度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从村民个体的角度切入,探讨崖口村这一整体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对“人民公社”这一制度的依恋,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接受与排斥所产生的撕裂现象。
文学作为认识的一种媒介,是影响人们对地方理解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人文主义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地方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及文化现象对地方感的建构和影响,探讨文学三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呈现和构建地方感的差异。研究表明:①作家曹雪芹以“个人地理”的书写方式呈现地方感,主要是通过《红楼梦》当中的地名、风物特产、人物形象等地方性内容表现作家的地方感;②作品《红楼梦》不仅塑造
本文认为不同阶层居民由于资源获取和选择能力的差异,导致雾霾这种外部环境制约有差异地内化为个人的感知和心理制约,出现不同阶层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日常生活时空行为差异。通过对南京市老城南地区居民日常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雾霾影响下居民的消费行为随着消费类型的不同以及消费者阶层差异呈现不同的时空间特征。而且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消费行为决策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高阶层自由度更大,中阶层在弹性选择间权衡,低阶层
常规公交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市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发展演变规律长期以来得不到学者的关注.搜集广州市建国以来60多年7个时段的市区交通地图,计算广州RBT公交覆盖度、公交线网密度、公交面积覆盖率和公交人口覆盖率的历史变化轨迹,总结城市公交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得到:1)建国以来,广州市常规公交遵循着这样一条变化轨迹:由“低效公平”的低级均衡阶段向“高效公平”的高级均衡阶段演变,其中经过一个便捷上升、效
旅游流与贸易流是跨国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前期旅游与贸易宏观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继续对入境旅游与贸易的微观机理和路径关系进行探究,揭示商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不同类型行为动机与游后重游和商贸意愿之间路径关系,以此回答“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如何发生”的问题。结果发现:商务游客的旅游动机与商贸及重游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
会议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