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体系下制备高性能铁电性γ相PVDF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是最热门的铁电聚合物材料之一,但由于制备具有铁电性能的铁电相一般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热退火的方法制备了对基底无依赖的近乎100%γ 相的PVDF 薄膜.热退火后,降温过程形成了两种熔点的g 相.高熔点的g 相是由初始膜中存在的g 晶自成核诱导形成的,低熔点的g 晶由初始膜中的b 晶转变而来.两种不同熔点的g 晶含量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两种g 晶均形成针状的edge-on 片晶.铁电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薄膜具有优异的铁电性能,极化强度为5.6 uC/cm2,接近文献报道的最优值;且薄膜具有很好的抗疲劳性能.这种采用简单且短时间的热处理方法制备铁电PVDF 薄膜的方法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他文献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吸附于表面,并嵌入自身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包括人类感染性疾病、海洋污损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截至目前,大部分研究只关注外界因素处理后生物被膜初期的变化。然而,一旦杀菌环境改变,死亡细菌表面仍会继续生长生物被膜。因此我们在死亡的绿脓杆菌(PAO1)上继续培育生物被膜,对比其与未经处理的生物被膜的流变行为和生长差异,从而研究其结构的差别。我
聚3-己基噻吩(P3HT)是最受关注的半导体聚合物之一。通过旋涂由可结晶溶剂1,3,5-三氯苯(TCB)和载体溶剂氯仿混合成的P3HT 混合溶液,制备了一种特殊的P3HT 球晶。这种球晶在正交偏振光下可观察到明显的象限颜色差异,且在中心附近存在“鱼眼”结构。在顺时针旋转样品台的过程中,除“鱼眼”外区域始终保持原来的象限颜色差异,而“鱼眼”区域的颜色发生连续变化。这说明所制备的P3HT 球晶中存在两
水凝胶是一种由交联的亲水高分子组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其在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和智能仿生材料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水凝胶材料能够实现在组分上的高度仿生,但是却缺乏对生物体组织复杂结构的效仿与设计。本工作通过对水凝胶的机械力取向与第二层网络再固定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各向异性水凝胶材料。所制备的各向异性水凝胶能够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顺式含量的单取代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o-,m-,p-(S/R)-P4*。含有手性中心的(S)/(R)-仲丁基基团通过简单的酯键与苯环相连,使手性可以有效地从侧基传递到螺旋主链,并且在不同的取代模式下,聚合物展现出了不同的相结构和光学活性。我们用小角X 射线散射(SAXS)、二维X 射线衍射(2D-XRD)、圆二色谱(CD)、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
通过在制备的树脂中引入亲油性的离子型功能单体,得到了聚电解质型的吸油树脂.首先制备得到三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离子型单体;继而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了三辛基烯丙基六氟磷化铵(Tri-C8-DMAAPF).利用Tri-C8-DMAAPF 分别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得到了离子型吸油树脂.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型单体的引入可明显的提高树脂的吸油倍率,当BA∶Tri-C8-DMAAPF(摩尔比)为95∶5,所制备的P(BA
有机荧光染料是目前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荧光探针,一般是具有大共轭体系的刚性平面结构的分子。这些常规的有机荧光染料通常面临着在高浓度溶液或者固体状态时荧光强度大幅度下降,即“聚集诱导淬灭”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荧光染料分子在聚集靠近时,由于刚性分子平面之间强烈的π-π 堆积作用使得激发光能量以非辐射跃迁形式耗散,进而使得荧光强度强烈下降甚至消失。本论文提出一种“自隔离聚集诱导增强发光”策略,设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自组装成胶束,而且通过控制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可得到形貌丰富的、在生命科学、药物传输与释放以及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聚集体和功能膜。其中,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EO13PPO30PEO13,Pluronic L64),作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在细胞生物学,医药等领域的特殊应用,对它的性质研究正在得到增加的关注。本工作对该嵌段共聚物与水组成的
构筑具有“软硬”层状结构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设计合成了由降冰片烯主链作为软段和“苯-酰胺-苯”液晶基元侧链作为硬段的液晶高分子,相邻侧链间能够形成氢键而进一步提升硬段强度。通过改变主侧链之间的柔性间隔基长度,我们研究了主侧链的不同耦合作用如何影响液晶材料的层状结构及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当间隔基为2-4 个碳时,材料呈现为近晶C 相,且每层由尾链重叠的双层高分子链形成;当间隔基多于6
刺激响应性表面微结构形貌在智能调控的表面润湿性与粘附性能、可逆结构化模板、柔性器件和表面光栅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处,我们利用表面起皱的应力松弛特性,结合功能性组分的引入,实现了多种刺激响应性表面起皱/无皱态的可逆调控,开启了一类新型刺激响应性表面起皱智能系统。如利用聚苯胺(PANI)酸掺杂和碱去掺杂引起体积可逆变化为驱动力,实现了酸掺杂与碱去掺杂调控的表面起皱/无皱态间的可逆转换。利用PAN
拉曼光谱被普遍认为是研究碳材料的有力手段,在碳纤维拉曼光谱的研究中大量文章报道了利用一级拉曼光谱D峰和G 峰的强度比值来表述石墨化程度,而对于二级拉曼光谱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以拉曼光谱为主要手段,研究了一级和二级区域中峰的强度、强度比值和半峰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在碳纤维二级拉曼区,随着温度的升高,D、G 和G峰形不断变尖锐即峰的半峰宽逐渐减小.其中G 和G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峰位置红移,而D 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