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56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性能研究

来源 :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ITU-G.656光纤的标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偏振模色散的理论和偏振模色散对传输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文中还阐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分析了光纤制造过程中影响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控制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方法.最后,文中介绍了一种符合ITU-G.656光纤标准的新型宽带通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从扭臂式微驱动器模型出发,分析了器件在静电驱动条件下pull-in现象的产生条件并给出公式化结果,讨论了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对于pull-in现象的影响,并对具体结构的器件给出了pull-in角度和pull-in电压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对于特定的扭臂结构,pull-in角度为悬臂梁最大扭转角度的44.04%,且与扭臂的结构参数无关.
本文将主要介绍光纤拉曼放大器在RoF系统当中的应用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光纤拉曼放大器能够对已经调制上无线通信射频信号的光纤通信链路的光信号进行有效地放大,可以在确保基站和直放站正常通信的情况下使光信号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增加,其最大增加光纤通信链路长度可达105千米(1550nm波段),这对于增加远程基站和直放站之间的通信距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自从倒锥透镜型塑料光纤端被作者提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对该器件的各种光学性质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这种倒锥透镜型塑料光纤端系经过特殊技术加工而成,可用来制作几种器件,如选模发生器、光源功率耦合器等.在微光学系统中,获得了表征该器件光学传输特性的ABCD矩阵.该光纤端输出光场的二阶特性也得到较为深入的分析.近几年来,基于该光纤端器件,发展了以连接器为核心的塑料光纤接入技术.本
采用AlGaInAs/InP材料体系,制做出RWG,弯曲波导结构的高功率,低rippleSLD,结果显示在250mA条件下器件输出功率为19mW,3dB带宽为30nm左右,ripple<0.3dB.
本文针对ASON中节点的组播能力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向最近树节点优先的受限组播路由算法,核心思想是从新增的叶子节点反向搜索,到达某个最佳树节点为止.此算法通过构建重叠组播树能更有效地共享资源,同时在计算效率上也好于最近节点优先算法.其在实际ASON项目中的实施和应用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基于全光网的路由波长分配的分层图模型所提出的并行算法,对以往用于给定网络拓扑中求静态最短路由的D算法,做出适应于动态拓扑结构的改进性设计,使得算法对于动态拓扑结构透明化,以解决分层图模型基础上并行算法的动态RWA问题.
多协议标签交换是IP网络中的重要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与光网络技术的结合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协议波长交换的原理和网络模型.
本文主要介绍在一、二和三维光子晶体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中的部分进展,其中将详细介绍用激光全息技术可制作复式结构光子晶体和类金刚石结构光子晶体.
本文介绍应用三维微光学元件为新一代光镊系统提供具有光学旋涡的光束,从而实现光学角动量与被捕获微颗粒的高效率转换.具有位相奇点的光束,如拉盖尔-高斯模式,由于其位相在2π的周期内会出现至少一个或多个不连续点,在传播的过程中该光束的位相波前呈螺旋状旋转,因而会导致光斑中心光强为0.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微光学元件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激光模式转换,同时微光学元件具有与其他器件可集成的优点,因此,微光学在新一代
在同时考虑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和四波混频非线性效应的情况下,研究了预补偿、后补偿和混合补偿三种色散斜率补偿系统输入功率与误码率的关系,并引入跨距内色散补偿度,对其中的最佳补偿模型--混合补偿模型,研究了其传输性能与色散补偿度的关系,由于非线性效应、传输损耗及噪声的综合影响,应当选取合适的系统参数,本文找到了其中最优系统的最佳工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