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18个相对独立的保护分区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群网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我国淡水的主要补给地,在我国生态战略地位中十分重要.为了摸清长江源头通天河与黄河中铁—军功段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于2011年3月至6月开展了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在浮游植物方面,通天河有3门类70种属,黄河中铁—军功段有浮游植物6门42个种属;在浮游动物方面,通天河有4类35个种属,黄河中铁—军功段有浮游植物3类16种属.同时,通天河与黄河中铁—军功段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在生物量、物种组成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本研究表明由于通天河与黄河中铁—军功段在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方面的差异,鱼类资源也很可能随之变化.
其他文献
工业化发展问题与同时伴随的危险一直是工业化的两大主题.中国近现代工业灾害与工业安全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转型历史中的重要内容,也史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它是经济
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救灾立法是当时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27至1930年中国北方各地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各省为了应对
作为中国灾害史研究中规模最大的“断代工程”,其最终成果,将第一次以编年体形式全面、完整、系统地描述清代260余年间中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揭示灾害对中国社会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曾活跃有红、黄、白、蓝卍字会等慈善组织,它们既非特殊个案,亦非昙花一现,曾开展众多慈善救助活动,留下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迹.更重要的是,诸会之间,尤其是它
本文以内蒙东部、东北西部为例,借鉴黄土、风成沙与古土壤互层测年序列,概括气候冷暖干湿振荡变化,反映史前灾害环境变化.利用古土壤与黄沙沉积旋回韵律,初划东北西部、内蒙东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以其活动对自然生态施以有力的影响.二者之互动,构成为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背景和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中国西南若干地区人口增长较前大为加快,
养殖现状Large yellow croaker mari-culture in China·大黄鱼是我国特有海水经济鱼种;·网箱养殖数量最大,单产产量最高;·相关产业链年产值达一百亿元;·八种最具优势出口
会议
报告提纲背景介绍主要研究内容未来展望研究背景——多病原的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导致传染病暴发发病品种多,疾病
会议
鲆鲽鱼类简介◆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鲆鲽鱼类,也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主导品种,◆年产值达80多亿元◆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病害频发,危害严重缺乏抗病
会议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通过对格尔木市林业自然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