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治疗新进展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现代妇产科学进展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治疗宫颈癌根据临床分期、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癌治疗的新进展包括新辅助化疗、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系统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治疗性HPV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净率,提高放疗敏感性,减少肿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用于治疗早期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患者,该术式妊娠后流产和早产率较高.系统性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不但可以去除病灶,还可以减少膀胱功能损伤,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基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控制肿瘤重要在于预防,因此HPV预防和治疗疫苗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小儿烧伤在烧伤患者中约占25~35 %,以1岁~5岁多见,尤以农村和乡镇及打工者中居多,小儿烧伤患者护理难度大,患儿来时多处于休克状态,除尽快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外,创面护理很重要.本文就小儿会阴部烧伤特点及护理要点进行了论述.
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的主力,而淋巴细胞克隆比例失衡功能异常是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淋巴细胞克隆的增殖调控和免疫治疗.
本文介绍了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多种作用,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进行了研究.
本文通过对50例需要移植而又无HLA匹配或HLA一个位点不匹配的白血病病进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了体外不去T细胞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对成分输血在妇产科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证、血细胞输注、粒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妇产科疾病成分输血等进行了阐述。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的资料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子宫切除手术约为500万例以上,主要采取腹式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hysterec-tomy,TAH),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仅占极少比例。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微创手术的观念被引入妇科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阴式子宫切除手术重新得到国内外妇科医师的重视.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适宜器械的使用,非
先天性无阴道由Mayer于1829年首次描述,其后1838年Rokitansky,1910年Kuster,1961年Hauser又相继报道了这一综合征,故将本病命名为:MRKH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临床表现为无阴道、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卵巢一般正常,是原发性闭经的第二大原因,常合并有肾脏及骨骼等畸形.目前MRKH综合征的病因尚
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中.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对CINⅢ及宫颈癌Ia1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396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后病理证实为宫颈CINⅢ及宫颈癌Ia1且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电圈环切术(LEEP)手术后
卵巢癌的复发、耐药以及缺乏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特定生物学标记物,是卵巢癌成为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细胞群体中的少数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肿瘤干细胞与卵巢癌的复发与耐药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