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鱼大变形自主游动的数值研究

来源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鱼类游动的研究中,自主推进的数值模拟一直是一个难点,对于大变形的机动运动更是如此。本文首先从"鱼-水"系统的动量和动量矩守恒出发,推导出了二维模型鱼和流体的耦合系统控制方程,并提出了求解该系统控制方程的数值方法。然后以C 型起动为例,研究了模型鱼大变形机动运动的力学机制。本文发现在C型起动中,固有的曲率行波变形起到了关键的流动控制作用。它能成倍提高模型鱼体的运动性能和推进效率。通过对流场结构的分析发现,曲率行波的存在,能对尾迹中的三涡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产生更大的流体冲量,使鱼体获得了更大的流体力。
其他文献
针对三维流体弹塑性计算程序MMIC-3D 计算网格为直六面体网格的特点,开发出了三维前处理程序MESH-3D .MESH-3D 采用CSG 和STL 模型两种建模方式进行复杂实体建模,并采用基于边的整体切片法的剖分算法,借鉴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扫描线填充算法完成有限差分网格剖分.在绘制网格时,将网格单元的公共面予以删除,减少大量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实现对网格的快速消隐绘制.MESH-3D 可实现亿级网
由于对流-扩散-反应方程中对流项、扩散项和反应项的时间尺度不一致,特别是反应项尺度与前两者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常微分方程存在很强的刚性。采用L-稳定的IMEX (implicit-explicit )型Additive Runge-Kutta (ARK )方法处理CDR 方程,对对流-扩散项进行显式处理,反应项则用隐式格式处理。着重于对ARK 格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多个算例包括一维气相爆轰波进
利用激光在2A12 铝合金圆片试样中心打孔,分析试件内部由激光引起的微观损伤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试件热影响区内微孔洞群等微观损伤。考虑了准静态情况,研究组合球内部预先存在的微孔受不均匀温度场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认为外部球壳是受均匀温度影响的小变形热弹性材料,内部球体是球心处预先存在微孔的大变形弹性材料。给出了微孔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几何尺寸下的变形情况以及内部球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结合三维计算爆炸场数据的特点及其可视化要求,研究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线投影原理、具有Phong 光照效果的三维爆炸与冲击问题的可视化系统。对爆炸场内各介质建立相应的不透明度传递函数,综合运用多种加速算法,提高可视化效率。利用该系统对具有复杂边界的三维爆炸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证明,该系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运算,提高了图像生成速度,基本满足了交互控制的需求。
生活在崎岖、复杂地形善于跑跳的猫科动物,已进化演变成为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缓冲肌体,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对振动进行缓冲的能力。这些动物的足底一般都长有"肉垫",当其足部与地面冲击接触时,肉垫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研究这些动物脚掌肉垫的力学特性,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各类机械的缓冲装置、能量吸收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本文通过建立二质量块模型,并给出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对猫科动物脚掌肉垫的力学特性参数进行探
本文基于上层建筑甲板板架,开展V 型夹层板甲板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MSC.Dytran 分析了V 型夹层板空爆载荷下的损伤情况、变形模式、耦合力、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吸能,并与加筋板架对比,评估夹层板的抗爆性能.同时对不同冲击因子下两种结构的损伤机理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加筋板平板发生膜拉伸变形.V 型夹层板上下蒙皮由最初的波浪式变形为整体弯曲变形,其夹芯层易于压皱,降低了冲击载荷对上蒙
目前高应变率下不同围压条件下材料的屈服应力都是在控制较难的复杂应力状态下获得的,既包含了材料本身的性质,又包含了应力状态的因素,采用这些数据将会高估材料性能,必须对其修正。而修正方法的基础即屈服条件是否具有较大范围的普适性,特别是在高应变率下屈服条件的普适性。本项目以轻气炮实验系统为基础,设计可控的复杂应力状态加载装置,测定不同预应力下弹性前驱波速度,通过分析该速度与预应力关系,提供一种高应变率下
利用电炮、磁驱动超高速发射装置,分别开展了10km/s 以上速度聚酯薄膜和LY12 铝飞片,对LY12 铝典型防护屏材料及结构的超高速撞击实验研究,从碎片云对后板(舱壁)的损伤情况及表面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给出了10km/s 以上速度宏观飞片对LY12 防护材料的撞击机理。并通过防护材料具有相同面密度条件下,单层防护结构和多层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实验比较,分析认为多层结构对10km/s 以上速度的空
建立精准的冠状动脉移植管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来研究搭桥血管远期通畅率的影响,从而对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效果给出合理评价。利用临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CT 数据,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冠状动脉移植管的实体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壁面剪应力和湍动能的分布特征,从这些血流动力学特性参数可以看出本例搭桥手术是成功的。本研究的建模方法几何
以脂质体为载体的抗肿瘤血管药物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载体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的机理性研究至今在静止条件下进行,事实上肿瘤血液微循环内的流动环境对载体的输运及与靶标的结合率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在流动状态下药物载体如何识别和结合内皮细胞成为关键。本文首先用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肿瘤微循环内血液流动条件,然后建立模拟流动条件的实验系统。在该系统中研究载体的输运规律,测量和分析脂质体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