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舌形判定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形态的客观分析是中医客观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该文在首次把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引入到模式识别领域,首次对舌形进行分类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舌形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辨证论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更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辨证的概念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某一代人的单独的认识成果,它实际标志着我国往昔医学工作者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汉·张仲景在中又有所发展,明确提出"观其脉证,知犯问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随着辨证理论的发展,证作为一个特有的诊断学概念已逐步定形.同时,在伤寒六经辨证
手掌可以用于疾病诊断.掌纹线所组成的不同形状(结构)在疾病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识别这些掌纹线的不同结构,对于提高自动掌纹诊病系统的正确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进行有效的掌纹线结构识别,首先必须将掌纹线结构准确地表示出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图的掌纹线结构表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完整地表示出掌纹线的结构,这为进一步进行自动掌纹诊病研究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我国中医全息观与西方的虹膜学理论均指出,人眼虹膜是机体的全息模型,机体各部脏器的变化均会体现在虹膜上,通过对虹膜变化的研究和跟踪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跟踪疾病变化与监控治疗过程.为此我们设计实现了面向疾病诊断的虹膜数据仓库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地整合、利用虹膜图像信息及与疾病相关信息数据,可以为计算机辅助诊病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智能化的分析与决策支持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有机结
脉学有两千年的历史,脉诊已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常规手段,脉诊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医有代表性的极为珍贵的医学遗产.脉图研究的发展是现代科学的产物.脉诊学是一门信息科学,脉象图诊断具有数字化、量化特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实验证明脉图诊断脏腑病证具有相对特异性,而在胃病证、心肌缺血、脑供血不全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脉象图诊断疾病进程向前跨了重要的一步.
提出一种基于古代中医脉象描述的特点的新型全方位脉象仪设计与实现方案.该方案通过脉搏传感器全方位采集脉搏数据,绘制整体脉搏-脉体时空综合图,以反映脉体、脉力、脉长;整体脉搏-脉势时空综合图,以反映脉宽、脉体、脉流、脉力;整体脉搏-脉流时空综合图,以反映脉流、脉长、脉宽等,从而准确反映脉搏整体动态变化,使脉搏的."位、数、形、势"得到精确体现.
随着中医脉诊客观化的发展,需要采集大量的脉象数据,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对脉象数据进行压缩.本文介绍了数据压缩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脉象数据的信息熵,以及根据脉象数据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基于熵分析的脉象数据压缩方法.
中医诊断病证,离不开望舌和切脉.舌诊、脉诊合参是诊断病证和辨证施治病证的必须手段.近几十年我们在外科手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血瘀证的过程中,采用术前舌诊、脉诊检查,与术中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相对照方法,检验舌诊,脉诊联合诊断,对诊断和治疗门脉高压性血瘀证的意义.发现了舌诊、脉诊合参有其明显的临床应用意义,本文对其一般资料、观察方法、手术方法和大体病理所见,以及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报告。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前后舌象的动态观察总结出痰瘀交阻型冠心病患者数量为多,并运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之方法,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舌象的观察在冠心病的辨证、施治中尤具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和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哮喘及对照组花剥苔小儿血清免疫指标,以明确小儿哮喘花剥苔形成机理,寻求"剥苔状态"分子生物学基础,并了解剥脱苔和全身免疫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中西医诊治花剥苔病理状态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哮喘花剥苔组的IgE明显高于非哮喘组;花剥苔的小儿中哮喘组的CD4高于非哮喘组;哮喘患者的CCR3高于非哮喘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红星是舌面出现红色或白色圆形星状隆起,临床多见于发疹性热病,如猩红热,麻疹等发疹的极盛期.本文采用Gabor小波方法对红星舌象进行了分类.Gabor小波是纹理分析领域一种应用较多也较为成功的方法,本文以这种方法提取特征,对红星舌象进行识别分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