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从瘀热辨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则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导师崔霞运用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瘀热”是关键,强调辨识患儿体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兼用,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邵征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是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胃,且与饮食、肝气不疏关系密切,治以运脾开胃消积,疏肝行气.自拟调中饮为基础方,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的疗效,附予1则验案举隅.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ISS患儿给予七味白术散口服及补钙和维生素D等其他辅助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身高的改善情况,生长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实际完成34例,持续给药3个月,患儿的身高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生长速率在治疗的第1到2个月期间明显增快,以及治疗后较治疗前主症、次症的积分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儿童特发性身材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其位置在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横纹处,为手三阴经所过之处.近年来针刺四缝穴在儿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故今笔者介绍了将近年在临床中针刺四缝治疗儿科疾病的典型案例,以资借鉴.
总结黄建群主任从少阳三焦系统理论论治抽动症的经验.介绍黄主任对本病以虚阳浮动是其发病本质,病位在少阳,三焦气机失常是其基本病机.上焦者芳香宣化,中焦者培土息风,病在下焦者,滋阴潜阳.黄主任还独具匠心,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同时配合耳穴贴敷疗法,不废外治疗法,综合治疗抽动症.
乳蛾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起病急,病情重,变证多,易反复发作,受到医家的广泛关注.自拟双解透脓散治疗小儿烂乳蛾,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小儿湿疹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病久血癖,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急性湿疹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对病程久及慢性湿疹需要加强活血化癖及健脾药物的应用。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膏方立意在于平调、缓图、长效,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天人相应"的思想曾产生重大的影响,人需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四时之气,春为发陈,夏为蕃秀,主疏泄也;秋为荣平,冬为闭藏,主收摄也.膏
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咳嗽是中医的病证名.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成都地区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外湿自存,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薄弱,若喂养乳食不当,或嗜食生冷饮食,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湿热中阻。脾失健运,饮食
血小板减少紫癜的中医辨证以血热、阴虚及气血两虚多见。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气为血帅”及“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癖为要”的理论,制定了以益气补肾活血为主的基本方。结果表明以益气补肾活血法为主根据不同辨证类型予以加减,对血小板减少紫癜急性及慢性型均可得到较好疗效,对应用激素后减量或停用的病例,加中药治疗可巩固疗效,避免反复,治愈病例停药后随访疗效也巩固。
“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其有“和缓,和解,调和,疏通,平衡”等特点.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有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病理特点.因此,临床中导师注重以“和”为本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常用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开膜达原等和法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等病,常用方有小柴胡汤、桂枝汤、柴胡达原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