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螺丝坞煤矿“10.3”突水事故的案例分析

来源 :2007南方八省煤矿水害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铅山县螺丝坞煤矿的突水事故,首先介绍了矿井的生存空间和矿工的位置,然后详细分析了排水、通风、巷道支护等救灾技术。
其他文献
矿井瞬变电磁法已成为矿井井下电法勘探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井下电法勘探中心回线获取的二次场信号弱的问题,在分析了井下噪声的特点后,采用高磁导率磁芯和宽频低噪放大技术研制出可适用于井下电法勘探的感应探头,具有对二次场信号增强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法拉第屏蔽,进一步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标定与对比试验证明:研制出的磁感应探头具有灵敏度高、抗噪性能好等优点,能满足井下电法勘探的要求。
在水平连通井开采煤层气时,通过控制煤层中的钻井轨迹实现两井连通,可有效增加煤层气的导流面积,从而提高单井抽采效率。煤层气水平连通井开采涉及随钻导向、煤层造穴、远端精确连通、储层保护等先进技术。在沁水盆地潘庄区块实施的水平连通并工程,通过采用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旋转磁测距系统等工具及合理的钻井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两井远端连通,后期排采效果明显。
直流电法仪在预防煤矿水害中发挥者重要作用,但传统直流电法仪由于具有功耗大、存储容量小、操作不方便和软件可维护性差等缺点,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本文从矿井直流电法仪的工作原理出发,首先采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处理器和24位的∑-Δ ADC器件对传统矿井直流电法仪的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其次将μC/OS-Ⅱ操作系统移植到了新设计的硬件平台上;最后对直流电法仪的软件系统进
首先,从钻孔揭露含煤地层出发,依据钻孔资料从地质角度分析了新疆沙尔湖巨厚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其次,从地震资料的地震相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以及煤层反射波的属性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巨厚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最后,结合古构造演化和沉积条件阐述了新疆沙尔湖洼陷内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了沙尔湖洼陷巨厚煤层形成的原因和煤层厚度大、层数多、厚度变化剧烈的特征。
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一般面波比较发育,而现有压制面波的处理手段并不适用于浅层反射地震资料。倾角中值滤波法是基于叠前地震单炮道集上反射波与强线性干扰在视速度上的差异,在多组视倾角范围内求取一个最佳视倾角,将最佳视倾角上振幅序列的中值视为线性干扰,利用“减去法”从单炮记录中剔除,从而达到信噪分离的目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强线性干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保真度高,是浅层高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静校正、分频处理、波动方程反演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中,地震勘探解决煤层结构及厚度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奥塔北井田煤层多、煤层结构变化大、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埋藏浅,应用二维与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获得了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解释了煤层结构、各煤层间的关系及其它地质现象,控制了煤层露头,地震地质效果显著。
针对当前隧(巷)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不能对掌子面(迎头)前方的水患进行有效预报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浮动薄板理论的隧(巷)道掌子面(迎头)前方不良地质体的瞬变电磁视电阻率三维成像超前预报有效方法。讨论了掌子面(迎头)上瞬变电磁超前预报的基本理论,引入比较适合于地下全空间水体病害预报的浮动薄板理论,并以视电阻率为特征参数,通过全局距离加权插值实现对掌子面(迎头)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三维成像。对两个应用
鉴于SYT物性探测技术在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几个生产矿井追踪煤层埋深和厚度的应用效果,继而在仅有两个有效钻孔资料的永安井区探测侏罗纪5号煤层的埋深、厚度和断层的具体位置,为并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介绍了在1.43 km2仅有两个钻孔的情况下,利用SYT法经过总长7800 m,8条测线383个物理点的测量和室内研究,解译了工作区内4条大断层将永安井区分成5个块段.根据各块段测线中解译的煤层厚度,计算出该井
针对传统的井下瓦斯监测系统存在信号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弱、安装调试不便等问题,结合井下生产环境复杂、距离长、监测范围广的特点,以工业以太网、CANopen现场总线和单总线技术为基础,设计了具有3层网络结构的瓦斯环境监测系统;以C8051040单片机为核心研制基于CANopen现场总线的从站,并利用单总线及多传感器技术对井下温度、风速、瓦斯浓度等多种环境参数进行自动监测,通过CANopen现场总线
本文首先介绍了江西省水文特征和水灾发生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煤矿安全检查局水灾防治监管工作的进展,最后阐述了水灾防治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