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双层人工真皮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ndo 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是国内首个适用于大面积真皮缺损修复与重建的双层人工真皮产品。该产品具有双层结构,上层是半透膜性质的医用硅橡胶层,使用时背离创面,具备防水、隔菌、控制水分流失等功能;下层是可降解的、经交联处理过的湿态胶原海绵层,与创面直接接触,作为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增长的支架,能够诱导皮肤组织再生,形成新生真皮。
其他文献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在细菌感染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广谱药物,对结核、心内膜感染、脑膜感染以及鼠疫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这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却存在剂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剂量过低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形成生物膜;剂量过高则容易产生耳毒性、肾毒性等毒副作用.因此,制备能够根据感染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按需释放的剂型十分必要.本工作中,将氨基糖苷类药物直接与醛基化的多糖高分子通过席夫碱键交联制得水凝胶
智能药物释放体系是精准医学和个性化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UV交联水凝胶虽具有快速交联、可时空设计和可体内原位凝胶优点,但UV交联水凝胶仍缺少智能响应性.针对UV交联壳聚糖缺少温度响应性和为了利用近红外光(NIR)调控药物的按需释放,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和氨基酰化反应在壳聚糖上分别引入具有UV交联和温度响应性单元.
细菌滋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致病菌进行高效检测已经成为公共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等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过程繁琐、工作量大、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操作等问题,因而无法满足细菌实时检测的需要.纳米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直接促生了多种新型细菌检测方法,如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等进行细菌检测.本文在纳米纤维膜表面构筑了基于正负
慢性伤口是指愈合时间超过12周或者愈合后易复发的伤口.目前全球患有慢性伤口的病人估计超过5000万人,与慢性伤口有关的治疗护理费用,每年超过50亿美元,并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显著增长.因此,慢性伤口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然而,对于慢性伤口,目前仍缺乏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传统电刺激疗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吡咯(Silicone/PHEMA/PPY)导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能发生溶胀并保持其完整的网络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粘弹性能、高含水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比如人工软骨、血管、假肢关节等.因此,水凝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选用无毒、无害、生物相容性很好的PAA和PVA两种材料为基体,通过简单的一锅煮“和-循环冷冻-解冻“两步法制备了PAA/PVA物理-化学双网络水凝胶,在此基
几年来课题组将可功能化的理念引入到了超分子凝胶分子结构的设计中,合成了系列基于C2对称的手性超分子凝胶因子,具有模块可设计的特点,构建了系列手性可挫、功能可调、智能响应的仿生纳米纤维自组装体,水分含量最高可达99.94%,拥有10-80微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道径在10-300纳米之间,满足了细胞生长空间的需求。特别发现了该类手性超分子自组装体手性特征受到非手性分子影响,为探索非手性因素对手性组装影
水凝胶因其高含水率、良好的柔软性及与人体软组织类似的结构,很有潜力成为人体软组织修复材料.然而天然生物大分子基水凝胶力学性能偏低,难以与自然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匹配.超强水凝胶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在水凝胶体系中引入具有仿贻贝粘附性的多巴胺功能团,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且结合双网络及纳米增强结构,通过改变加入水凝胶中纳米颗粒的成分,成功制备了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光、
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是由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Sharpless等提出的一种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快、无副反应、反应具有立构选择性等特点,在生物医用水凝胶制备中获得大量应用.在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中,已通过Diels-Alde:点击反应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HA/PEG复合水凝胶材料。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Diels-Alder
炎症阶段是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同时在此阶段炎症细胞与修复细胞间的旁分泌效应同样对修复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前的大量研究虽然已经表明生物活性玻璃(BG)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增殖阶段的血管化和胶原沉积来加速创伤修复过程,但是关于BG 对炎症阶段的影响却鲜有报道。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生物毒性低、结构稳定的光催化或光热材料。基于TiO2 纳米功能修饰理念,以乳腺癌的有效治疗与可视化诊疗为目标,我们研究团队在TiO2 肿瘤诊治分子探针的设计、构建、性能调控以及治疗与可视化诊疗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本报告中,我们将就近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H 响应型药物载体、近红外响应型光热治疗材料、光动力治疗/化疗多功能药物载体、磁共振成像/光动力治疗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