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块三类油层化学驱注入井压裂方案优化设计

来源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类油层的砂体发育具有“薄、窄、差”的特点,泥质含量高、孔渗性能较低,注采井间接触关系复杂,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三采注入能力下降显著,开发难度大.压裂是改造差油层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区块三类油层压裂方案及效果,找出影响注入井压裂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目前压裂方案设计存在的不足,建立了三类油层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并根据油层发育特点、测试资料及动态生产情况,利用容积公式及摩阻公式确定合理的压裂方案参数设计.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三类油层注入井压裂“三增一减”设计原则,即增加穿透比、增加改造小层数量、增加砂比、减少井底炮眼摩阻,该方法实施后注入井压后开井压力降幅达到8.9MPa,比2017年降低了3.3MPa,达到了良好的解堵增注效果.同时通过优化尾追设计,大幅降低了出砂井比例,节约作业成本115万元.通过压裂方案的不断优化确定了适合三类油层注入井的压裂参数设计,有效提高了注入井压裂有效期,使注入井始终保持较好的注入能力,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提高,剩余油得到有效挖潜.
其他文献
常规纯机械式滑套不仅受到极差限制,而且只能实现单次开启,一般无法重复开、关,实施油气探井一趟钻连续多层智能分压分测作业,需要井下滑套具备可灵活、可靠的重复开、关的功能.本文介绍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等通径结构的智能分压分测滑套工具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远程控制重复开关的可靠性及其在分压分测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智能分压分测滑套工具在分压分测作业管柱中应用时,既是压裂加砂滑套,
天然裂缝发育的低渗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高渗条带及优势通道已经形成,剩余油在低渗区及侧向井周大量富集,体积压裂通过形成复杂缝网,可有效动用侧向剩余油.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确定体积压裂缝网的最小带宽;考虑控制含水以及提高采出程度的前提下,确定最大带宽.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低渗油藏,对重复压裂后增产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体积压裂能明显提高基质与裂缝之间窜流能力,增产
针对低渗油藏普遍面临的单井产量低、产能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生产特征,通常采用分段压裂的方式对水平井进行储层改造,通过体积压裂的技术手段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及提高单井产能.水力压裂作为油井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精确表征和模拟水力压裂人工缝网在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测井资料、成像资料、地层完整性测试、钻井日志、岩石力学实验等数据建立单井一维地质力学模型,并结合地震数据及构造模型完成油藏
有限离散元法结合了有限元和离散元的特点,能够将有限元建立的连续材料模型转变为离散元的非连续材料模型,解决了传统数值模拟中裂缝不能交叉的问题.基于四川某致密砂岩油气藏资料,利用有限离散元方法建立的水力压裂数值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扩展的影响,并结合物模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径向孔对地应力有诱导和干扰作用;孔数越多且孔间相位角越小,应力影响面积越大,越容易产生复杂裂缝;裂
会议
会议
会议
随着大庆长垣油田的深入开发,挖潜对象逐步向断层附近等零星砂体转移,而试验井区断层附近定向井挖潜层位发育薄差层多,3个油层组垂向上发育72个沉积单元,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同时距离断层较近,断距平均40-50米;断层附近定向井具有油层条件差、小层数多、厚度小、射孔井段长、距离断层近等特点,因此该类井不压裂效益差、压裂施工规模控制难.为实现定向井的高效开发,试验了多薄层细分控制限压技术,通过改变完井布孔
电潜往复式抽油机是针对“三低”油藏提出的无杆采油技术,在国内已有小规模试验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目前存在过载停机频发、整机振动大、电缆接头易击穿、外置电缆重复利用率低、油管结蜡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分析电潜往复式抽油机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电机全密封设计、动子防转动设计、绕组线圈性能优化及柔性闭环控制技术的一系列潜油直线电机优化设计的措施,给出了控制系统输出端谐波治理方案,最终提出电潜往复式抽油机配套
为了理清CO2压裂过程中不同气水比例下CO2与岩石的反应规律及其与主要阳离子反应规律,开展了CO2在蒸馏水、地层水中的溶解度、pH值和矿化度的实验测试,测试发现CO2溶解在地层水的pH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反应后岩心的CT扫描,反演了岩心孔隙网络结构,发现岩心的孔隙度都随着压裂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压裂5天后孔隙度达到8%~12%,压裂10天后孔隙度达到10%~15%,渗透率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