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病人本体感觉机能:术前预测机能报告

来源 :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公认本体感觉机能对于肩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肩袖损伤病人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肩袖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机能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根据损伤大小、合并肩胛下肌损伤有无等分类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干预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为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2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患者分别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6例采用超前镇痛,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的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相关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
病人体位总是呈仰卧位,手术床应水平.脚凳的摆放,方便膝屈曲位的维持,脚凳置放的最佳位置为患肢小腿肌肉最丰富处.大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止血带,但有两个例外.第一是肥胖的病人,第二是已知周围血管病变并且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血管搏动的病人.使用止血带的最长时间是90min,再次充气前需间隔10min.在给止血带充气前,应抬高下肢30秒.作者不用弹力绷带驱血,以便静脉中仍存留少量的血,术中易于辨认血管
会议
肩袖巨大撕脱伤的诊治一直是肩袖损伤的治疗难点,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肩袖的脂肪化,挛缩,肌腱的缺损,骨质疏松和再撕裂,我院自2009年开展肩关节镜手术,累计处理了137例巨大肩袖损伤,我们在处理巨大肩袖损伤方面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止点内移,尽量低张缝合,合拢技术,间隙松解技术以及肩高外展支具的使用,延迟劳动等措施.
会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巨大可复性肩袖撕裂的效果.方法:11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铆钉固定技术修补.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方法评估,以及评测肩关节主动外展范围.结果:术前UCLA评分为13.10±3.1,术后最后随访时评分为30.90±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肩关节主动外展41.50°±17.80,最
目的 回顾总结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侧韧带结构损伤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侧韧带结构损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辅助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并同期行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修复术,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改善情况。
会议
目的:评估全关节镜下复位、袢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功能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全关节镜下复位、袢钢板固定术治疗的9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病例,通过在正位片上将患侧喙锁间隙与健侧对比评估复位效果,通过Constant评分、DASH评分及VAS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会议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轨迹异常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方法 东阳市中医院骨科2006-2015年302例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出现髌骨轨迹异常的共有44例46膝,其中女性38例,男性6例,年龄40-83岁,平均66.7岁,病程7-15年,其中骨性关节炎40例42膝,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4膝.
会议
目的:评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8月到2015年5月符合标准的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212例,用谵妄量表-意识障碍评估法进行谵妄评估,将病例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3天的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子。
会议
目的:探讨影响人上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矢状位上股骨假体位置的因素.方法:同顾性的收集2012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之间,在我院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入院,且由同一主刀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全长片矢状面股骨假体屈曲的角度(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分为3组
会议
背景 肩袖损伤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肩袖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巨大肩袖撕裂(撕裂大于5cm或累积2条以上肩袖肌腱的撕裂)患者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巨大肩袖撕裂总体治疗效果欠佳,资料与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共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自49-75岁,平均66.43岁.均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缝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