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视角下的全球化本质

来源 :改革与战略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do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全球化,怎样在全球化时代采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决策是这个时代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根本异于以往的当代社会世界普遍联系的日益密切,竞争与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都不得不认真来研究当代时代的本质含义。事实正是如此,谁在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了世界的深层含义,谁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那么形成全球化的本质动力究竟是什么?在文章看来当前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的发展需求推动的在对物的依赖阶段的对世界的扩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紫金矿业的海外投资情况,探讨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矿业发展形势,展望了全球矿业市场的低迷给紫金带来的机遇。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核工业的发展,对核工业作出了新的战略决策,积极推进核工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X2005-2020年)》,到2020年,国内将建成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核电站,届时天然铀年需求量将达到8000吨左右。这为铀矿冶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下,核电天然铀供应成为大家关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已制定和出台了煤层气增值税先征后退、所得税抵免、加计扣除、关税减免、资源税免征、价格放开、财政补贴、煤层气发电补贴、煤层气矿业权使用费减免等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应该在财政税收上围绕支持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先采气后采煤、发展煤层气管网建设、鼓励勘探开发投入、煤层气与煤炭综合勘查开采、促进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针
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改革煤层气探矿权出让方式,加强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开采管理,制定各类鼓励政策,社会对煤层气投资日益活跃。文章介绍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和勘查开采状况、矿产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解读了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的特别规定,并就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思路。
煤层气矿权与煤炭矿权的叠置,给我国煤炭/煤层气工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隐患。作者认为,其根源在于煤层气与煤炭具有共存于相同地质载体的物理属性,但目前缺乏煤层气与煤炭资源探采时空配置规划而无法对矿权资源予以合理配置,主要问题体现为“两个分离,两个缺乏”。确定这种时空配置关系的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能够保证煤矿瓦斯安全的煤层气预抽率及相应的预抽时限,据此并结合煤炭开发规划来确保煤炭开采正常接替所需要的空间范
本文科学界定了煤层气藏的涵义并揭示了五类边界的作用机理:水动力边界、风氧化带边界、物性边界、断层边界和岩性边界。总结了中国典型含煤盆地煤层气藏的形成过程与成藏机制,区域构造演化、水动力条件和封闭条件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气向斜富集理论以及富集机制,对于认识煤层气分布规律,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煤层气压裂液是煤层气实施压裂增产的关键,是煤层气高效增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国际煤层气产业化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性课题。对于煤层气压裂改造,煤层具有埋藏浅、温度低、塑性高、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差异小、割理发育、微裂缝存在、易被伤害等特点。国内外技术情报调研、研究及现场实践表明,现有压裂液存在低伤害与高效的突出矛盾,无法满足煤层气高效增产的需求,不足以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煤层气压
根据各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总结了我国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区域含煤区构造高点是高产富集有利部位;直接盖层稳定的上斜坡高产条件优越;构造抬升盆地凹中隆火山岩活动区有利于高产;封闭好的浅层。低煤阶厚煤层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断裂活动次生割理发育区是煤层气聚集有利场所。同时也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富集高产不利因素:煤层上倾部位出露地表长期受剥,区域烃类散失严重,含气量低;煤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分布不稳定,与砂岩交互
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使得西方宗教和文明呈现出一神教和一元论特质:它把西方文明视为普世主义,并试图借助“文化达尔文主义”进行文化的、社会的殖民扩张,从而使得西方文明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同时,西方社会的认知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先验主义的圣经传统和实用主义的功利传统;两者的分裂造成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断裂,而个人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伦理道德的衰落和公共制度的扭曲,从而造成了西方社会的内部危机。特别
对“人”本的内涵不仅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来把握,而且要积极将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进行制度改造,从而为人本主义经济学范式的探索奠定基础。这是常修泽教授近年来研究的方向。当然,常修泽的研究主要是由现实意识引起的,而且主要停留在现实应用性层面上;构建成熟的人本主义经济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意识。为此,作者认为应借鉴儒家学说来深化“人”本的理解,并由此深化对市场制度内在特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