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瘤床同期加量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暨内蒙古自治区放射肿瘤学2016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同的瘤床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技术剂量学特点探讨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接受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三种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计划:适形野中野X射线瘤床加量计划(FIF_X)、适形野中野电子线瘤床加量计划(FIF_E)以及适形野加调强野的混合调强(Hybrid IMRT)计划。靶区PTV1 P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Gy和60Gy,比较各计划中靶区剂量特点和患侧肺对侧乳腺及心脏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局部晚期外阴癌患者术前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外阴癌患者16例行术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疼痛缓解情况、近期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肿瘤消退有效率(CR+PR)93.75%;4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止痛效果好;出
目的:探讨EBV相关潜伏膜蛋白2A(LMP2A)肽段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免疫反应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由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治患者65例,同期纳入放疗后3个月患者57例,放疗后6个月患者19例,放疗后1年患者47例,放疗后1年以上患者77例,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C
会议
目的:探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人乳头状瘤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p16蛋白表达水平与外周血HPV特异性CTL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共收集头颈部鳞癌初诊患者55例(汉族30例,维吾尔族25例)和健康者对照100例(汉族60例,维吾尔族40例),采集头颈部鳞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用ELISpot法检测从外周血液样品中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特异性抗原免疫
会议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AGGF1,HIF-1α及VEGF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腹放疗科2011-01-01—2015-01-01收治的79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AGGF1、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9例食管鳞癌中AGGF1(χ2=18.975,
会议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包括汉族和维吾尔族在内的140例宫颈癌(CC)患者和159名健康对照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析比较其各免疫细胞频率在CC与健康对照、CC不同临床特征、以及放化疗前后之间差异性.结果:1)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频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会议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ⅡB期至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2例ⅡB期至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NACT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NACT组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TC方案化疗之后四周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采用同步放化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肿瘤转移的几率、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近期缓解率高,肿瘤转移的几率低于同步放化组(P<0.05),但骨髓抑制
子宫颈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悪性程度较高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与宫体肉瘤相比仅为其1/10~1/15.加之该肿瘤用传统的放化疗治疗与其它类型的肿瘤相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采用了化疗加大剂量的组织间插植治疗加腔内治疗配合体外照射本文采用了大剂量的组织间插植治疗加腔内治疗配合体外照射,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膀胱充盈与排空状态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俯卧位调强放疗时,计划靶体积(PTV)及宫颈、体表标记的移动度变化.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于云南省肿瘤医院21例初治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于膀胱充盈及排空状态下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膀胱不同状态下,PTV的适形指数及均匀性指数、D5、D50、D95的差异和宫颈、PTV、体表标记的位移.结果:①膀胱充盈时体积显著大于排空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6野固定野静态调强(SIMRT)在左乳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左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16例,患者胸壁均添加0.5cm的蜡块作为补偿,采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单弧VMAT计划和6野SIM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5F.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正常组织
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适应保乳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术后放疗,总量50~60Gy,5~6周完成,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90例全部按时完成放疗,无溃烂和感染,无4级皮肤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是存在的,但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局部皮肤反应,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