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预焙槽内钢-钢焊接与槽外铝-铝焊接的比较

来源 :第四届全国轻金属冶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13.5KA预焙槽的大修实践,对槽外铝-铝焊接改为槽内钢-钢焊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比较,并介绍了焊接特点、方法、设备等方面内容.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铝镁合金的化学滴定法测定镁含量的弊端,提出了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铝镁合金中的镁,并通过实验,介绍了该方法的分析步骤.
作者根据对连续混捏机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LIST混捏机的结构特点和清理螺旋铰刀配置特点、LIST混捏机的技术运行参数,通过简化理论计算,提出LIST混捏机的结构改造方案.
作者采用石油焦和中温沥青生产自焙槽用阳极糊已成为一种普遍作法,为满足上插槽阳极糊对流动系数2.2-2.7的要求,由最大骨料粒度6mm的原配方生产的成品糊合格率只有70﹪,为了提高糊的质量,选定最大骨科粒度8mm进行配方试验,找到了优良的配方,成品糊的合格率大幅度上升.
本文综述了双阳极组装工序设备中频炉的结构,分析了炉衬寿命的现状,提出了延长炉衬寿命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结果作了介绍.
作者选用了增强型的内衬和风管材料,以增强自身的抗破坏能力,加强了对衬料的固并改进了筑炉工艺和烘炉曲线,取得了回转窑内衬和窑内风管寿命大大延长的成效,这既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多个工程.
本文结合现场实际经验,对取消炭素罐式煅烧炉蓄热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对无蓄热室的新式炉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
本文分别就炭素生产实践中的骨料配方、粘结剂添加量、煅后焦真密度、骨料振实容重、粒度分布等问题的几点认识,与传统的炭素理论的不同之处发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介绍了为满足国际铝电解发展的需要,在煅烧、配料、成型、焙烧工序中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成功地开发出单重在1000-1300Kg的超大型出口炭阳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外商的高度好评,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贵州铝厂引进法国AP公司的焙烧技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立装炭块,这从根本上打破了我国传统卧装炭块的装炉观念,本文将从工艺、焙烧炉炉体、工程经济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对两种装炉方式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大、中型铝用炭素厂的改造提供参考.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铝用预焙阳极制造所用原料特性和通用工艺设备情况,结合平果铝炭阳极生产经验和国外先进经验,分析了影响炭阳极质量的有关因素,并根据国内现有工艺设备的实际情况,提出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技改的前提下提高炭阳极质量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