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破坏类型及其变形破坏过程动态仿真模拟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计算结果说明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以后,洞周围岩变形破坏以发生在洞顶位置以形成显著的位移为特征,洞室两侧壁位置则以出现细小裂隙或裂缝为主要特点。模拟过程反映出以研究区为代表的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洞室顶部,而侧壁位置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规模和程度均远不及前者。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的技术优势,低频信号激发存在的技术困难,重点对国产新的低频可控震源KZ-28LF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 )工作方法首次引入铁矿勘查,厘定了隐伏区铁矿勘查方法组合,取得了丰富的矿产和物探资料,揭示了该区铁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区域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铁矿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充分体现了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通过东攀深水相上二叠统粘土岩的研究,应用基本的岩石矿物学理论,利用偏光显微镜鉴定了粘土岩的矿物成分、显微结构和构造,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粘土岩的物源特征。
本文介绍了大尹格庄金矿深部探矿工作概况,深部隐伏矿体探测技术,隐伏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特征,以及深部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
本文通过土槽模拟实验对聚焦电流法与三极法和偶极-偶极法在坑道探测中的异常特征作了比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的模型实验,认为在坑道超前探测中,聚焦法较之传统的三极、偶极,偶极法,有较明显的优势:一是其能有效避免旁侧影响。二是其测量曲线特征明显,有较大的异常幅度,能有效反映掌子面前方异常体的存在。三极、偶极装置对探测坑道底板(两侧)的低阻异常体效果较好,异常特征明显,而对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
本文初步讨论了ISO数学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的实例用自增加ISO单位对葡萄花油田累计产油量和埕北油田含水率的公式进行扩充和修订,其效果较好。而且此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广至石油地质学许多领域中的计算问题。
本文拟从地下水野外监测实验基地入手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构建野外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发布系统,实现对科学研究人员开放,自由获取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科技成果,更好服务于社会。
文中通过对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及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产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与规划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本文探讨了属性数据库与地质图图元连接对数据库的优化和转换过程,在顺利将矢量图与属性数据连接后,不能MapGIS输入编辑子系统对属性进行统改操作,或者能进行属性统改操作,却操作结果无效等地质图属性数据库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在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库和局部野外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概率比率等模型进行全面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易发性评价,探讨自上而下宏观划分区域与自下而上定量分区相结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区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