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起伏海底界面声散射实验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散射是水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浅海混响、声传播、目标探测及水声通讯中都有重要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浅海环境下由界面不平整性引起的海底散射强度远大于体积散射强度和海面散射强度,而任意的粗糙界面可以看作是由不同起伏波长和幅度的正弦起伏界面组合而成的.由于其显而易见的特殊性,对正弦起伏界面声散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小掠射角、小起伏条件下,对周期起伏海底声散射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仿真中确定了各低阶布拉格散射角度理论值,初步分析了入射角度及起伏界面参数对散射波振幅和阶数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的结论。验证了实验测量低阶布拉格散射波的可行性,为以后的水池实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内孤立波(Internal Solitary Wave,ISW)是大陆架海域常见的海洋活动.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ISW对声传播具有明显的影响.当声传播路径与ISW波阵面(wavefront)接近垂直时,ISW对声
水声实验中常使用已知目标强度的物体作为标定目标以验证声纳或换能器性能.充气体相对于固体目标在低频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目标强度.因此低频实验中可采用充气体作为实验标定目
会议
海底地形与沉积层对声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水声学中用分层模型描述沉积层的结构.海底对声场的影响是通过海底反射、折射和散射反映出来的.如果将边界对声场的影响通过等效
会议
声速跃层是由于温度、盐度、压强的不同,使声波的传播速度发生突变的水层.声速跃层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性能具有积极作用.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深
会议
舰艇噪声是水下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标探测和识别的重要信息源.其中功率谱线谱和DEMON谱线谱是噪声源最重要的2个特征.目前,普遍认为舰艇噪声的"节奏"感是功率谱和DEMON
会议
浅海是孤立子内波的高发区域,在水声学中,内波的发生引起了海水声速的时空起伏,因而造成声学信号传播的起伏现象.孤立内波环境下,声模态的耦合是信号起伏的重要原因.Ji-Xun Z
会议
海底声散射是对海底附近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时混响背景干扰的主要来源,研究和预报海底声散射特性对应用于海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水下声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浅海混响背景
会议
关于舰船地震波的研究对于浅海中目标探测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还没有研究者针对浅海斜坡(声源距斜坡距离、斜坡坡度等)、浅海海底山(海底山高度、宽度等)对舰船地震波
会议
有限长圆柱壳体是潜器的主要结构,对其的探测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国内现有的研究多针对无限大介质,较少将其与信道上下界面同时联系在一起.但我国海域属于典型
会议
美国海军开发的模块化海洋数据同化系统(MODAS)是一种通过同化多种类型的海洋观测数据产生初始场,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网格温度场和盐度场的数据同化预报方法,也被用来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