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维喷凝土于兰潭隧道施工之应用

来源 :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潭隧道所在位置沿线通过建筑群地下30~40公尺,隧道顶部覆盖浅薄,地质属年轻软弱之砂、泥岩互层,部分砂岩层胶结不良,质地松散似砂,且含丰富地下水,就三车道16公尺宽12公尺高之隧道开挖施工而言是严酷的挑战。考量隧道周围地质软弱,隧道壁体塑性变形的挤压,若采用传统式钢钱纲喷凝土,支撑系统极易破裂而使支撑强度大幅下降及变形扩大,施工较不容易。因而采用桁型钢肋加劲钢铁维喷凝土,使具抗弯及韧性之性质,再配合完善之监测系统,提供充裕之时间供研判及补强支撑,避免修复困难及灾变发生,以确保兰潭隧道施工安全顺利完成。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够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
该文阐述了国内第一斜拉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汉主桥塔基钢围堰混凝土封底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详述此次混凝土封底浇注中300m3/h 的国内纪录的产生,方案的组织与实施等。
该文对南京二桥主塔钢围堰封底施工的工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封底结果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对今后的同类型施工提出了见解。
本文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名词动用中的隐喻思维、认知机制,并以“bottleneck”为例探讨名词动用的隐喻特点、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名词动用的探讨有助
综述了人工智能在钢铁冶金工业中的若干应用实例,着重讨论了采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高炉焦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根据截止1994年底冶炼专业即炼铁、炼钢和连铸生产主要设备的最新统计资料,结合《钢铁工业技术与装备政策》(讨论稿)、《“九五”及2010年钢铁工业科技进步规划纲要》(讨论稿)、《国外钢铁
该文根据南京二桥主塔钢围堰施工情况、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在考虑波浪荷载作用的基础上,对钢围堰施工期基底应力、稳定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钢围堰安全渡洪的条件。
本文用云纹干涉法及其载波技术,对圆筋和人字纹筋两种钢砼结构试件承受压缩载荷的不同材料间界面应变进行了实验分析,测取和确定了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界面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