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一次人工增雨的综合观测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北京、山西、河北三省市飞机在张家口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雷达、探空、雨量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张家口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结果显示:此次降水云系为典型的积层混合云,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个作业过程中,强可播区占作业云体的主要部分;云的可播性与回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回波强弱与雨滴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与云滴相关性相对较弱;云中以过冷水为主,且随着高度的降低,各种尺度的粒子浓度均会增大,大粒子浓度增大的更为明显,LWC 成递增趋势,且在4800m 处有一极大值;作业过后,小粒子浓度减少,大云滴粒子和雨滴粒子增加;通过影响区和四个对比区的雨量综合比较,发现作业过后降水增加,效果持续了约三个小时。
其他文献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对2009 年冬季四川省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罕见浓雾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雾区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的相对湿度也接近实况。利用成都双流
  本文利用北京探空站1960~2009 年高空资料,对北京上空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随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北京地区对流层顶分布特征及其高度和温度的变化事实。在5
会议
  本文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模拟了兰州和 SACOL(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山谷地区2010年4 月30到5月2日的气象场,选取没有天气系统过境的2010年5月1日对局地环流
会议
  本文利用WRF 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四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QNSE 和ACM2),模拟了2009 年7 月27 日-29 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近地层气象要素日
会议
“星探”栏目,将为那些有追求的年轻演员提供一些支持。这些人应该有生活内容和真正的潜质,并有好的摄影师捕捉他们自然的魅力。 “Scout ” section, will provide some s
  MOD06_L2 中不包括云顶高度产品,文中通过运行PSU/NCAR MM5 非静力数值模式,以模式输出的温湿廓线与MOD06 云顶气压产品插值得到云顶高度,并以CloudSat/CPR 主动遥感数据为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 对2009 年11 月30 日到12 月1 日天津武清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过程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山东地区,武清位于大
会议
  选取1980—2009 年近30a 北京地区20 个地面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北京卷》冰雹灾害以及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冰雹数据库中降雹及灾情收集信息,利用地理
  本文讨论了12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廓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记为BPNN)。首先将北京2007年3月‐2009年2月的探空资料按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类,每个季节按照不同
会议
  联合利用3 GHz 双偏振雷达RHI 探测数据和温度廓线数据,建立了云粒子相态反演的模糊逻辑算法,算法采用了Beta 型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包括:水平反射率因子、线性退偏比、差分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