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三届CGOS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化疗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老年患者在降低复发转移方面的获益程度。方法:本回顾性临床研究以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老年患者(手术时间在2002年1月~2007年3月)为研究对象,病例临床资料来源于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单位,分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总共纳入813份病例,按照年龄选取老年(年龄≥5岁)患者375例,通过电话随访到226例,为排除Ⅳ期因素的干扰,剔除5例在术后半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最后可分析病例为22l例。将化疗≥26周期者作为化疗组(73例),没有接受过化疗者(67例)作为未化疗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的复发转移时间和1~5年复发转移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转移分析,log—rank检验各组缓解率。 结果 化疗组1、2、3、4、5年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74%(2,73)、12.33%(9/73)、25.39%(16/63)、39.13%(18/46)、48.72%(19/39);未化疗组为8.96%(6,/67)、20.89%(14/67)、26.15%(17/65)、35.42%(17/48)、48.72%(19/39)。两组在1~5年的复发转移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但是结果显示化疗组1年、2年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组出现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24.784-11.81)个月,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25.17个月;对照组为(21.334±15.37)个月和17.96个月,P=0.443>0.05。中位时间前者明显比后者向后推迟7.2个月。 结论:化疗是Ⅱ、Ⅲ期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的辅助化疗对降低老年患者的l、2年的复发转移率,延长复发转移时间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胸结合部疾患的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重建的稳定性。方法:自2001年2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疾患127例,其中行前路手术89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颈胸联合固定9例。对78例颈胸结合部脊柱损伤采用ASIA评分,对其余49例颈胸结合部病变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ohlman的X线标准判定植骨融合及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结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类新型微创技术,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的目的。本文论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从2005年5月~2008年1月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
目的:探讨祖传膏药外敷综合治疗法和对老年脊住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总结于1997年7月~2007年7月来采用祖传膏药外敷治疗820例老年性脊柱关节疾病病例临床资料。其中350例颈肩痛,470例腰腿痛。结果:820例随访6个月~30个月,平均14.5个月,颈肩痛显效300例(85.7%),好转50例(14.3%),总有效率为100%。腰腿痛显效380例(80.9)%,好转90例(19.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技术改进方法。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33例(432个椎体)的PVP和PKP术。手术类犁:PVP(经皮椎体成形术):133例(312个椎体),PKP(球囊系统和Sky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00例(120椎体)。手术体位:俯卧位,侧卧位,半俯卧位。麻醉方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腰椎间盘假体对16例患者19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4.6岁。1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并经椎间盘造影证实。手术节段为L4/5间隙5例,L5/S1间隙8例,L4/5和L5/S1双间隙3例。结果:16例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无压缩型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8月-2006年6月收治的1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状性无压缩型椎体骨折病例资料,对其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该种类型骨折进行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2.5年,全部病例手术后疼痛立即缓解,症状缓解率100%手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均在手术停用止痛药物。无穿刺部位感染,没有出现过敏、发烧等异常反应。无骨
本文论述了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DHS及DC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PFN以及PFNA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以及人工特制股骨上端假体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共治疗17例患者55处骨转移病灶(51处为椎体,4处为椎体外),5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30岁~78岁,平均58.9岁,影像学检查均证实有骨转移瘤(x片、CT及MRI)。临床伴有明显持续性骨痛,症状持续时间为2-18个月,平均5.7个月。17例患者55处骨转移灶均给予微创技术治疗。治疗前后观查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患者的止痛药使用评分并行SF-1
目的:观察参芪泻白散配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对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选用NP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芪泻白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体重和卡氏评分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骨髓造血毒性分级情况及治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40.0%、30.0%稳定率(PR+NC)分别为83
随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肺癌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模式越来越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重视。老年肺癌外科临床研究涉及到肿瘤外科诸多领域,包括老年人麻醉、微创手术、风险评估以及生活质量的评价。本文就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1、老年肺癌微创外科的技术进展;2、老年肺癌的临床分期,为无创分期和有创分期;3、老年肺癌围术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