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幽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
  方法:70例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清幽愈疡汤4周,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4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1周。观察两组疗效、溃疡面缩小、HP 根除率、不同证型疗效、疗效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2.9%、77.1%,两组在疗效及溃疡缩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和HP 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05),并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清幽愈疡汤治疗HP 阳性PU 有较好疗效,具有复发率低、HP 清除率高、对不同证型辨证加减运用疗效稳定并安全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与脑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和双穴电针足三里穴治疗急性炎症疼痛的机制。  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单穴电针组,模型+双穴电针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与脑啡肽(ENK)的含量。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与脑啡肽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穴
目的:为了探讨按摩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按摩对损伤修复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钾钠ATP 酶(K+-Na+-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30 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自然恢复组(7 d、14d、21d)和按摩组(7d、14d);各组实验兔为:正常组、自然恢复7d组各3 只,其它组各6 只。重物打击法制作兔股四头肌急性损伤模型。H&E、超声影像技术检测组织病理变化
本项目依据中医对"风"治疗原则,在传统头针的基础上,与现代影像学技术充分结合,以头颅X线断层扫描成像术(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的周边,随其部位选定为相应的针刺部位,针对性运用CT定位多针围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诊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长留针组57例和短留针组32例;长留针组是应用头颅CT 定位围刺3 小时,短留针组是头颅CT 定位围刺30分钟,并采用临床疗
目的:观察个体化深刺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中央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将4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2:1:1比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深刺组、浅刺组和阳性药物组,以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为主要结局指标,患者排便相关症状、便秘评分量表为次要结局指标进行近期和远期随访疗效评价,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个体化深刺组在改善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方面与阳性药物组近期
目的:评价电针头穴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52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电针头穴组和辨证配穴组。电针头穴组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神庭;辨证配穴组在电针头穴组取穴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评定MCI患者中医证型,加用相应穴位;药物组口服尼莫地平。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MMSE量表、图形再认和画钟测验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针康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并与康复治疗的30例康复组患者对照。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肩关节疼痛积分、被动肩关节活动度、三角肌中群肌力、上肢运动功能级别的评定以客观评价针灸结合康复对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和机制。  结果:两组在肩关节疼痛积分、被动肩关节活动度、三角肌中群肌力、上肢运动
目的:研究扬刺法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4例受试者随机分至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进行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扬刺法加电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颈夹脊加电针治疗。每日治疗一次,10 次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通过临床疗效评价、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病灶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52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患者,行针刀针刀配合病灶注射治疗.结果:痊愈:计46例,占88.5%;好转:计5例,占9.6%;无效:计1例,占1.9%.有效率达98.1%.结论:针刀配合病灶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
目的:探讨舒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  方法:收集整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共选入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疏肝和胃法配以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84%。  结论:舒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 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性指标为:Hp根除率,临床症状显效率、有效率。安全性指标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便常规,不良反应监测。  结果: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