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与产业升级--京郊三个村庄的转型之路

来源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协调组,广东省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京郊三个村庄在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资源循环与生产消费模式变迁的关系。这三个村庄分别是(1)集聚了为城市提供废品回收、分拣和再生利用的外来人口的东小口村;(2)通过自主城市化,建成产业、居住、教育和休闲娱乐一体化混合城市社区的郑各庄村;和(3)以草莓种植为主业的辛庄村。通过展示不同时期村庄发展与城市资源再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废物管理所面临的独特困境,以及营建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所面临的制度、经济和社会文化困境。
其他文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资源节约型和高成长潜力产业的代表,对推动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本文在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属的依托行业,利用产业集聚度测量指标对全国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在全国层面和广东省层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及演化趋势,并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存在
如何发展小城镇一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镇级行政单元建设历经“小城镇”、 “专业镇”两个阶段,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现代化进程。 “特色小镇”是全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在广东整体走向步入城镇化后期的现阶段,在专业镇转型升级滞后压力增大背景下,探索与发展特色小镇具有客观必然性。本研究试图深入辨析广东镇级行政单位的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结合城镇化的走向,推导出新时期镇级行政单元从城乡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镇化率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构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城市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战略框架的基本依据。研究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对认识城市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挑战,推动以人为本、重在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无比重要和紧迫。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如何演变?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城
基于奇瑞汽车集群案例研究,研究采用“群体划分—关系强度—结构位置—属性辨别—权力特征”的角色判定方法,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网络角色角色划分为领导核心成员、中介成员、外来俱乐部成员、守门人以及孤立点等五种类型,研究发现企业在集群网络中的角色具有显著异质性:(1)境外转移企业依靠巨大的“网络权力”通过中介作用和守门人作用,深刻影响集群网络的构建;(2)由于建厂时间较短,部分规模和实力领先的企业未必能够成
会议
出口升级是现阶段增加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和增长动力,降低国际经济动荡风险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入产品技术复杂度和产品质量从产品间和产品内两个维度数量化产品之间的差异,构建产品质量提高(跳得高)和产品技术复杂度提高(跳得远)的出口产品升级分析框架,指出跳得高和跳得远在我国出口产品升级过程中同等重要。企业出口产品升级路径及其升级后生存差异是我国出口产品升级路径选择及其区域差异的来源,是企业与其所在“空间
知识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创新已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为知识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知识溢出又反过来促进两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可以提高区域知识创新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运用区位熵、全局莫兰指数以及标准差椭圆的方法,分析2004-2015年珠三角和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
新兴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形成新的增长路径的重要选择。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从区位机会窗口、相关多样化、技术关联与产业分叉、外部联系与全球链接、政策与制度支持等方面梳理了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经济地理机制。认为加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研究构建综合性分析框架、加强不同区域和产业之间的对比分析、加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与理论提升应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而认知临近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借鉴Hidalgo et al.的方法计算产业间的技术关联来衡量认知临近性.采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来获取行业数据和专利数据,以专利与行业匹配所获取的各行业专利申请量测度城市产业创新能力.结合行业内企业竞争强度、企业创新投入、政府政策支持、市场自由化水平和FDI的溢出效应
特定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转换的关键要素。在大规模定制时代,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产品研发和工程制造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竞争领域日趋多元化,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领导型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感知和转化能力,以及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和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双路径生存与创新能力。本文以中美创新能力对比为出发点,对本地创新集群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相关文献和理论脉络进行溯源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集群内部互动与外部联系所形成的(跨)区域创新网络的内在结构及其演化,对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专利数据,利用UNCINET、ArcGIS等软件,定量刻画长江经济带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其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创新网络演化受到了多维邻近性的驱动,地理邻近显著促进了集群内成员之间、邻近集群间的合作创新,而企业与外部的创新合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