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的艺工融合教学初探

来源 :第21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越来越多地在高校中开设,但是对于文科和艺术类为主的高校来说,现有的教学内容过于工程化。因此,提出了以艺术设计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出发,探讨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实施方案,并以学生的实验作品和反馈体现了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梯度搜索法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半定规划定位模型迭代次数多、求解时间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牛顿-条件预优共轭梯度法(Newton-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Newton-PCG法),并将其应用于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半定规划定位模型。该方法在原Newton-PCG法基础上,通过优化参数设置和改进迭代步长公式,简化了算法模型并提高了算法效
数据整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解决问题,通过整合校内各应用系统,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目的,提高资源使用率及工作效率,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我校实际建设情况,介绍一些解决数据整合问题的核心技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法,例如网络嗅探、SNMP等模式因其采集粒度不够精细、硬件开销过大等诸多因素已无法满足高速大规模网络中的监测需求.NetFlow协议正弥补了传统网络管理方法的不足.本文首先浅析基于网络嗅探、SNMP和NetFlow的网络管理模式,比较各种方法的开销、粒度及适用环境,分析其优势和不足,随后重点对NetFlow协议进行详述,并给出了利用该协议通过基于特征、基于统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实践性也很强。微波技术与天线技术已应用到通信的多个方面,从而课堂教学也应由纯理论教学发展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适当地增加工程设计软件如Ansoft HFSS和Microwave Office等的应用例子。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工程软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可以进一步培养实际科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育信息化,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加强计算机教育信息化,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校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过渡,同时对教育信息化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如何以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造课程体系各个环节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SNS是目前Web 2.0中最流行的技术和应用之一.本文分析了SNS的内涵、传播特性,构建了基于SNS的学习平台,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以期对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抽象分类特征,使其成为解决模式识别相关问题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BP算法具有收敛速度慢、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易引起震荡效应等缺点,本文通过采用几种改进的BP算法,针对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的BP算法相比较,其改进的PSO-BP算法能很好地对模式进行识别,在训练时间和识别精度方面都有了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MCAI)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自然教学为解决教学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示了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诱人前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利用MCAI、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本文探讨的课题。
本文以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为例,探讨了如何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实训。本文首先论述了实训规划,并以视频短片为例子进行了详细说明。其次通过实训效果和实训经验的总结,得出了下一步工作应该做些什么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