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富锶沉积物发育的地质背景及其成矿机理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了大量的新生代锶矿,锶的来源及锶矿的成因目前还未形成明确的认识。本文运用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多个地球化学指标综合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上新统狮子沟组、更新统七个泉组的沉积古环境、古气候、物源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物中锶的来源及锶矿的成因。
其他文献
我国拥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其中准噶尔盆地探明油页岩资源量为4×108t,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油页岩样品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探讨油页岩中有机质沉积环境和背景,综合判断该地区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以及沉积环境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有机相的划分,得出以下结论:
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显著影响真核生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但以往有关早期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的对象主要依赖相对深水的细粒碎屑岩沉积(如黑色页岩),而对真核生物集中分布的浅水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关注不够且手段缺乏。
会议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特大型油田的发现,随之提出了二叠系风城组碱水湖盆大规模生烃,并创建了碱湖烃源岩成熟-高熟双峰式高效生油模式。本文根据过去几年我们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源岩源岩和油气数据的分析,对比我们对中国和全球湖相源岩长期研究,特别是风城组源岩与泌阳凹陷和绿河盆地湖相源岩的详细比较,讨论风城组湖相源岩有机相特征和油气形成。
会议
新元古代大塘坡组沉积于Sturtian 冰期和Marinoan 冰期之间的间冰期间隔,且在大塘坡组底部存在一套锰矿沉积.华南南华盆地中的锰矿层记录了新元古代海洋硫酸盐和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海洋硫酸盐(carbonate-associated sulfate;CAS)δ34S 的值在+45.6 ‰和+67.5 ‰(平均+57.9 ‰)之间变化,黄铁矿δ34S 的值在+47.5 ‰和+70.7 ‰(
会议
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油气藏是国内外罕见的特殊油藏,由于其巨大的潜在资源和复杂性,被称为久攻不克的世界级难题。本次研究在充分吸收和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潜江凹陷为对象,岩相和沉积环境为重点;从岩性组合、沉积、层序等方面对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开展全面系统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进展:
会议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是有利的生油层位,因此急需探明主力烃源岩的空间展布。首先,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 衍射等鉴别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 段细粒沉积岩分为7 小类岩相类型:细砂岩、粉砂岩、浅色泥岩、暗色泥岩、黑色页岩、凝灰岩、灰岩。其次,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细粒沉积体系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沟道型重力流和湖泊四种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志丹地区长7-8 段发育大面积深水细粒沉积,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段。研究区致密油资源主要位于深胡-半深湖中的致密砂岩和黏土岩中,致密砂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类,孔隙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裂缝包括层理缝、矿物收缩缝和异常压力缝。
控制、影响沉积物搬运距离的因素很多,水动力大小、坡度、底形、粒径及形状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沉积学家最关注、研究最多的因素。随着勘探开发向非常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勘探实践及水槽模拟实验证明,水介质的盐度对沉积物尤其是细粒沉积物的搬运距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湖盆受青藏高原持续隆升,气候长期寒冷干旱影响,湖盆持续咸化,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古盐度达到15~16‰,形成常年
会议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发育大套区域分布的白云岩。对40 余块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其白云石化模式。
会议
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蕴含了指示沉积环境、海水性质以及沉积物来源等方面的重要线索。寒武纪沧浪铺期初期,受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共同的影响,摩天岭—汉南古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导致对上扬子台地北缘的陆源输送减少,区内由浑水沉积逐渐转变为以清水碳酸盐沉积(鲕粒灰岩,微生物岩等)为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