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牵引床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牵引床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并获得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有106例患者用PFNA固定,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心肺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为35~90min,平均手术时间(55±35)min.静脉全身麻醉59例,硬膜外麻醉47例.术中出血量为50~210 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变化如表-1所示,发现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逐渐升高,在术后第三天达到高峰,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除5例患者在术后3-6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的随访,16-20周骨折愈合.并发症:2例患者因再次摔伤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0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失效,2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2例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半年内死亡与心肺疾病、骨折分型明显相关;内固定失效与骨质疏松症、骨折分型、糖尿病明显相关.结论:PFNA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在非牵引床条件下能有效实施手术,对无牵引床的基层医院有借鉴意义.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治及术后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前端分叉的导针推挤器,探讨其在肥胖病人或无法达到满意内收位置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入点导针正确放置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 其中有13例应用常规方法 导针置入无法获得满意位置.13例病人中,男5例,女8例,年龄67-95岁,平均83岁.按照AO/OTA骨折分型,A1型2例,A2型4例,A3型7例.7例病人因为肥胖,4例病人因为
目的 探讨Zero-P系统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5-2015-05在解放军第184医院收治的35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前路彻底减压、Zero-P系统内固定手术,35例患者的年龄为38-70岁,其中脊髓型22例,神经根型13例;男25例,女10例;C2-3、3-4节段8例,C3-4、4-5节段7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5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2例、
目的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容易发生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标准,但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避免并发症,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然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固定效果并不确定,因此两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的差异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法 进行比较。
目的:先天性骨性斜颈又称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或短颈畸形,是患者胚胎时期颈椎发育缺陷基础上发生的,临床中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先天性骨性斜颈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未行手术前给予推揉及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并配以手法牵引、理疗治疗以及局部热敷,以期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正常活动功能,为手术治疗做准备。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准备措施,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紧张情
研究背景: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缺损的主要并发症是假体的感染和松动, 如何实现骨盆人工假体与宿主骨的融合、降低假体的松动率是当前努力的方向。 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骨盆假体的精准匹配及与宿主骨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回顾研究采用3D技术设计生产的骨盆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病例,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理想的骨盆环及髋关节功能重建方法。材料和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 共有35例骨盆肿瘤患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15例接受了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内植物材料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内置物厂家为美国史塞克公司)。平均随访18个月,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两例患者术前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两例患者
目的 探讨骶骨神经源性肿瘤的生长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 .材料与方法 2000年6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骶骨良性巨大神经源性肿瘤188例(神经纤维瘤137例、神经鞘瘤51例). 188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男性93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75岁).于我科初治的患者167例,余21例为外院术后复发病例.因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特点明显,术前均未行穿刺活检
目的 探讨采用病灶刮除、残腔打磨、电刀烧灼处理肿瘤残腔方法 治疗肢体长骨EnnekingⅠA期软骨肉瘤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病灶刮除、残腔处理的方法 治疗25例四肢长骨EnnekingⅠA期软骨肉瘤患者资料,男11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平均49岁;根据Enneking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分期系统,病变分期均为ⅠA期,且既往均未行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86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组)、DHS(B组)、PFNA(C组)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髋关节Parker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等方面进行分
Objective: THR for young patients has a lower incidence than on older patients,but presents higher mechanical stresses with regard to range of motion and wear.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D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