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用药方法增强TNF抗肿瘤作用

来源 :2007年全国肝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TNF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及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阐述了TNF目前应用路径,并探讨了如何减少副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即为进一步了解肝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肝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能力,寻找其最佳的肝细胞方向的分化方案,探索肝衰竭患者自体MSCs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改进肝针及其缝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把12头家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改进的肝针缝合,对照组用大号弯针缝合,其余方法相同.结果:实验组的缝肝时间、出血量、切除的肝组织重量分别是53.2±7.4分、47.8±6.9 ml和34.7±4.3 g,对照组的分别是97.5±5.8分、86.3±3.9 ml和35.3±4.2 g.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缝肝时间和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显著性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肝炎并发症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方法:预见性护理及临床观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护理措施,充分体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护理"的原则,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结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症肝炎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率.结论:预见性护理适用于重症肝炎并发症的各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乙肝病毒(HBV)P基因区色氨酰-蛋氨酰-天冬氨酰-天冬氨酰(YMDD)基序变异混合株组成的检测方法.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含有YMDD基序的聚合酶(P)基因区片段;将PCR产物捕获至链亲合素包被的微孔板;以探针与PCR产物杂交,该探针3末端位于待检测变异点上游一位碱基;在四个独立的微孔中分别加入四种荧光素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Fluorescien-12-dd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伤口愈合实验观察PPARγ的合成配体曲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肝癌细胞系BEL-7402迁移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探讨其中的机制.结果:曲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活动,其原因是由于该两种药物激活PPARγ通路且具有配体依赖性.结论:PPARγ活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failure,A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本文介绍了肝衰竭的临床和病理表现,研究了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机制,探讨了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简单的分为以肝炎为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以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临床上单靠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难以鉴别而且两者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故而明确诊断对患者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线粒体抗体(AMA)被认为是PBC一个相当早期的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本文报道1
本文介绍了应用护肝消脂汤加减治疗37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论述了其治疗方法、疗效标准,并指出了其临床治疗效果。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其性甘寒、微苦,入心、肝、脾三经,以全草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本文就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白花蛇舌草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78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A组)和恶化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化比值、肌酐、腹部B超、主要并发症.结果:A组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并发症的数目多于B组,而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