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敦煌文献修复工作的回顾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来源 :国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迄今共收286号,绝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敦煌学家向达先生在担任馆长期间亲手搜集的。这批文献既是馆藏善本中的瑰宝,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北大馆藏敦煌文献基本上是从民间零星收购而来,产生于不同年代,书写用的纸张不同,装帧形式也多种多样,保存状态更是天差地别:一部分装祯精美,保存完好;一部分或因保存环境不佳,或因使用过度,造成文献破烂不堪,甚至霉烂、掉渣;还有一部分是因前人修复不当,而造成手卷断裂、破损。以上种种情况促使我们开展保护性的修复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荧光分析对大英图书馆斯坦因收集品(SteinCouection)的纸张样品进行分析。对于辨别纸张原材料来讲,无论古代中国的纸张是麻还是桑,sEM照片的形
介绍了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发展,并研究了新标准的修订情况.
以唐钢150 t钢包为研究对象,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该钢包底吹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底吹气体流量和渣层厚度对钢液裸露面积、卷渣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裸露面
本文旨在介绍日本纸张保护技术的基本情况,侧重于历史档案方面。各种不同的装裱形式被用来保存写在纸上并贴有衬纸的档案。 这些装裱形式包括:立轴,可挂在墙上或放入壁橱;卷轴
会议
始于1991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修复工作到2005年已经进入了第十五个年头。回首过去,看到数千件残破写卷经过修复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重新恢复了阅览功能;展望未来,更觉任重道
会议
介绍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一批吐蕃文(古藏文)文献(以下称敦煌藏文文献),这些文献资料除一部分流失到国外,一少部分散藏于国内其他地方以外,大部分都收藏在甘肃省各地。
会议
对新颁布的GB/T 25829-2010《高温合金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进行述评.GB/T 25829的发布弥补了我国高温合金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标准的空白,该标准可以作为高温合金生产、交付
“李柏尺牍稿”是大谷探险队发掘携回的文书中最为著名的一种,通称“李柏文书”,本文主要谈对该文书的修复问题。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在文化厅的督促下,滋贺县坂田墨珠堂的工
综述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2011-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概括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钢铁领域国际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大量经卷文书显现于世,敦煌文献遂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在上个世纪已成为国际显学。天津图书馆作为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之一,亦有幸保有敦煌遗书共计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