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毒痰瘀虚理论的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数据挖掘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2017年中医民族医防治肝病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评价从毒痰瘀虚理论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①利用结构化电子病历对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与数据处理;②将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中医药治疗组与无中医药治疗组,进一步将中医药治疗组按照以药测证的方法分为3个亚组(无中药组、毒痰瘀虚组、毒、痰、瘀、虚组);③计算各组治疗前后C hild-Pugh积分的变化,利用SPSS软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效果与各组之间的效果. 结果:①各组治疗后C hild-Pugh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②与无中药组(Y组)比较,毒、痰、瘀、虚组(A组)与毒痰瘀虚组(B组)降低C hiId-Pugh积分的幅度更加明显(P<0.05);③与C组、D组比较,B组降低C hild-Pugh积分的幅度更加明显(P<0.05). 结论:从毒痰瘀虚治疗乙肝肝硬化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从毒痰瘀虚论治提供临床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中药牡甲化纤方的抗纤维化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该方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240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牡甲化纤方,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3个月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后肝功能、MAO及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对MDA及IL-1、IL-6的影响.结果:(1)第12周,两组TBIL、AST、ALT、G
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是调节肝脏内基因特异性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对肝脏分化、代谢起调节作用.HNFs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或者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及逆转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生理过程,抑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
目的:利用D12492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组,对照组20只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别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进行体重、肝重、肝组织匀浆检测,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脏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并进行肝脏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的某一病理阶段,以肝脏脂肪变、炎症等肝脏损害为其主要病理表现.若NASH继续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应积极及早的治疗.现笔者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对NASH的治疗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中医药、西医药在治疗NASH时各有优势,西医药虽然药
目的:探讨"肝藏魂"理论与慢性乙型肝炎(CHB)伴失眠症状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CHB伴失眠症状和失眠症患者(各100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计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患者PSQI积分差异,研究不同证型CHB伴失眠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CHB伴失眠症状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积分和PSQI总积分明显高于国
目的:对古籍中治疗黄疸的名方"茵陈蒿汤"进行剂量考证,为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数据源,以"茵陈蒿汤"、"茵陈"、"茵陈蒿"、"疸""黄疸"、"黄瘅"、"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发黄"、"阳黄"、"阴黄"为检索词,对东汉至清代近两千年的文献进行搜集,检索茵陈蒿汤文献,应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茵陈蒿汤中,茵陈、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中相关并发症是引起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而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临床所见肝硬化合并腹腔脓肿1例,对其诊疗经验进行总结.患者除在外科治疗外,在内科治疗期间除应用西医保肝、降酶、抗感染,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减,同时配合退黄灌肠液多途径给药。达到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的作用。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被重视,"治未病"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的灵魂,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多方位
中医"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预防神明受伐、脉络受损、水泛三焦、邪从热化、毒瘀互结等方面阐述了"既病防变"思想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原发性肝癌进一步恶化的预防开启了新的篇章.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整理,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专方治疗以及单味药治疗等4个方面入手,对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慢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好的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