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生成生物气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d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有机质生成生物气的生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中国生物气显示普遍,从南海的莺歌海盆地到东北的松辽盆地,西至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东至浙江杭州湾沿海,都有生物气显示。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的方法还只有实验室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实验。事实上,在从“七·五”到“九·五”的攻关研究中,国内相当多的单位和学者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有机质进行过大量微生物发酵成气实验,以获取评价生物气生成量所需的产气率参数。但这一方法不能给出地质剖面上不同埋深处生物气的生成量,同样的生气量如果分别发生在10m、100m、1000m处的埋深,其成藏意义将有天壤之别,生成越浅的生物气,越容易散失,对成藏的贡献将越小。即资源前景不仅与生气量有关,还与生气的时期(埋深)有关。
其他文献
对于较高成熟度的烃源岩,人们通常采用恢复后的有机碳/岩石百分比进行评价。最近几年,不少研究者指出,进行有机碳含量的恢复是没有必要的,尤其对于低丰度的,II型有机质为主的烃源岩。其主要原因是,有机碳/岩石比值的热演化除取决于有机碳的演化之外,还取决于总有机质、岩石的演化。但从总有机质量的角度看,热演过程必然带来残余有机质量的减少,因此无论哪种有机质类型,原始有机质总量的恢复还是一项有意义工作。本文旨
在宜昌兴山峡口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晶洞或方解石脉中采集到了2个黄褐色粘稠液体油苗。油苗的发现,无疑表明本地区曾有过石油的生成,因而全面解剖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有效油源 岩。对宜昌地区烃源岩的分析表明,常规的甾萜烷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即在高演化阶段的趋同性,难以区分不同层位的烃源岩。三芳甾烷可以作为南方高-过成熟地区油源对比有效指 标,从芳烃的组成寻求新的油源对比指标可谓是有益的尝试。本
本文对苏北管镇次凹低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管镇次凹位于苏北盆地盐阜坳陷洪泽凹陷中部,本区原油为低熟油。其原油物性具有“四高一低”特点,即中质偏高的原油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低硫-含硫;管镇次凹各井原油未经生物降解,其族组分具有典型低熟油的特征;原油轻烃热演化程度数据表明其轻烃热演化程度较低:其庚烷值和 异庚烷值均低于低成熟庚烷值界限<20%、异庚烷值<1.0的标准;原油中具有
油气只有在排出烃源岩后才有可能聚集成藏,烃源岩层在埋深演化过程中何时排出油气,排出多少,残留多少,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排出,一直是致力解决的问题。热压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生排烃特征,油气演化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研究排烃所用的实验方法大多是半封闭体系下热压模拟实验,以粉末状样品为研究对象,经过各个温度点热压模拟实验,通过抽提、称重和仪器分析,得到每个温度点的气体量、凝析油量、轻油量、残余油量。本文
随着对浅层气勘探的重视,人们对低熟阶段有机质生气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但是,低熟阶段有机质生气潜力和特征研究更多是基于一些地质实例,还少有这方面的实验报道。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未熟有机质在限定体系下的热解模拟实验,通过生烃动力学模拟和同位素动力学模拟手段,对地质盆地内不同有机质类型在低熟阶段生气规律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有机质在低熟阶段所成的天然气总的数量为178 ml/gTOC和100 m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油气成因进行了分析。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车89井在浅层新近系沙湾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使新近系成为西北缘又一新的勘探层系,该区从深层石炭系至浅层新近系均有油气分布,展示了多层系含油的巨大潜力。车排子凸起为海西晚期形成,且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东紧邻红车断裂带,与沙湾凹陷相接,南与四棵树凹陷相邻,车排子地区以往所发现的油气均主要与二叠系烃源岩相关,而车排子
本文对歧口富油气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勘探进行了阐述。勘探实践证实,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十分丰富,各级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从古潜山、古近系到新近系已发现Nm、Ng、Ed、Es1、Es2、Es3、Mz、P、O等9套含油气层系,油层埋深600-4800m。油藏类型有砂岩上倾尖灭、孤立砂体、古河道带状砂体、生物礁块、物 性封闭、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复合等8
西部凹陷是辽河探区含油面积最大的一个凹陷,总面积约3315km2,探明储量约为15×108t,资源探明率已经接近70%。已经陆续发现了兴隆台、高升、曙光、欢喜岭、牛心坨、冷家堡、双台子、欢南、海外河等油田。随着现代勘探技术理论和分析测试手段的提高以及大量新资料、新认识的涌入,迫切需要对整个西部凹陷的原油做以全面、深刻的分析,总结规律,为下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原油样品为采自辽河断馅西
本研究在勘探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难以应用常规理念解释的问题,如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的二号构造带的烃源岩埋深为150米-600米,却具有生烃能力,并在该区发现了7000万吨的预测储量。经综合分析发现在一些盆地中烃源岩生烃过程具有突发性,而且生烃和排烃作用的高峰期往往伴随着较强的构造运动,通过系统的研究,认为盆地演化晚期的大型挤压构造事件不仅可以产生大量的热,使烃源岩生烃有突发性,而且挤压作用可以促进烃
本文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高柳构造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进行了对比分析。高柳地区位于南堡凹陷的北部,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它是南堡凹陷重要的含油气构造,也是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以高柳断层为界,高柳地区北面的拾场次凹为沙河街 组生油凹陷;南面有林雀、曹妃殿、柳南次凹,它们则是沙一段和东营组的生油凹陷。目前发现的含油层系主要有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以及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