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压稳定的切负荷策略研究

来源 :200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负荷相对其他措施来说是使由于故障导致电压崩溃的系统恢复电压稳定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电压稳定的角度对切负荷的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并计算了一种新的切负荷方案,通过对系统潮流计算中雅可比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以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列向量中最大的元素所对应的节点为关键的节点,并把其选为最优切负荷地点。针对某区域电网,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与其它的切负荷方法比较,得出由该方法确定出的切负荷地点,在切除负荷后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裕度更高。为电力系统因故障而处于电压临近崩溃点或崩溃过程中快速切除一部分负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的大规模联网和市场化使其面临更大的安全性威胁,需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实时诊断电网运行状况,确保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研究了电网正常和故障前后的潮流指纹特征,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电网健康状况知识库,提出了适用于电网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应用生物指纹识别技术提取潮流特征,借助智能匹配算法在线匹配进行电网健康状况诊断,给出了电网健康状况指标及各种故障征兆间的不确定性概率分布。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
指出了现代互联电网中加强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意义。对传统低频低压减负荷判据的动作原理和内在不足进行了深入阐述,并通过对IEEE 39 节点系统和我国某实际电网的时域仿真加以验证。最后,本文指出需以全局、动态、交互的观点和手段对传统减负荷判据加以改进,确保互联系统在严重故障后的安全稳定。
本文介绍了天津电网在线动态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的硬件结构,软件整体流程及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框架,介绍了天津电网在线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在 Linux 集群环境下该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工作原理,系统地说明了构造一套完备的在线监控系统的六项关键技术要求,并对在线潮流数据的处理和简化,外部电网等效模型的设定和调整,预想事故的选取和排序,临界发电量分析的存储和读取四个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做了细致的阐述。文章涉及在线动态安全
配电变压器损耗在地区电网损耗中占有相当比例,本文以密云供电公司非晶合金变压器降损实测数据为例,对投资效益、投资回收年限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具有巨大的降损效益,同时建议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文对特高压交流系统故障的电气特征;特高压继电保护配置;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特高压变压器保护以及特高压稳态过电压控制进行了探讨。
本文构想了一套多功能复合系统,可用于电网之间自动快速同期并列、环网并列操作;可用于对线路进行升压试验、升流试验和自动融冰;可用于对系统进行无功静止补偿等多种动能。对复合系统及其多功能应用方法进行了论述。该技术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针对工业负荷大容量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串联谐振注入式有源滤波器结合并联型无源滤波器的混合式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并联无源滤波器进行大容量无功补偿和谐波“初滤”,有源部分进行谐波“精滤”,其通过基波谐振支路与注入支路连接从而有效降低了容量。论文详细讨论了装置的结构和滤波原理,同时通过对系统波特图的分析得出装置需要进行分频控制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积分的模糊P
氧化锌避雷器又称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英文缩写为“MOA ”。氧化锌避雷器由于其优越的限制电气系统过电压的性能,它作为限制电气系统过电压的重要设备,近几年来,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氧化锌避雷器的预防性试验方法,同时阐述了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的常规试验和判断方法和试验目的。其次,文章对一次氧化锌避雷器爆炸事故进行
依据IEC 61970 CIM模型及IEC 61968 CIM 扩展模型,提出了配电网络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基于该网络模型,研究了配电网络追踪拓扑的主要内容:供电电源追踪和供电范围追踪。本文提出的配电网追踪拓扑方法将变电站内部追踪和站外追踪统一考虑,是一种一体化的追踪拓扑技术。
在2008年初电网冰灾倒塔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典型覆冰倒塔线路段的铁塔、导线和绝缘子的三维模型,考虑档距、高差以及覆冰厚度引起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对铁塔受力的影响,对线路段在均匀覆冰荷载和不均匀覆冰荷载作用下的导、地线张力及纵向不平衡张力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线路覆冰倒塔的破坏模式,揭示了线路覆冰倒塔的主要原因。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破坏情况相吻合,表明导线覆冰过载以及覆冰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是线路覆冰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