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次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小儿哮喘治疗配合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为94.34%,明显比对照组的79.25%高,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健康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我国实施不过数年时间,但已如雨后春笋,焕发了蓬勃生机.至2013年,全国各类健康管理机构已达5000多家.2009年,形成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省一级的健康管理分会遍布全国,一些学组相继成立,风险评估模式增多,相关信息系统出现,体检后服务模式的探索,心理健康管理、社会适应管理等逐渐开展,人们对健
会议
目的 研究健康管理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500例健康体检的人群予以问卷调查,发现235例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6例)及对照组(119例),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及随访,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尿失禁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尿失禁症状得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 研究健康管理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效果改善评价。方法 依据相关纳入标准选取样本1 600例超重肥胖患者进行本次的临床健康干预处理分析。经随机分组后,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控制治疗,并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体格检测,判断其体脂率情况。
健康管理旨在借助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而营养干预与运动管理作为健康管理实践中最直接的两个方面,对于人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效益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意义。下文就通过分析健康管理中的营养干预措施与健康管理中的运动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对如何利用这两个方面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提出一点事实依据。
目的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等内容。就是通过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分析、开展生活行为干预等方式的健康管理方法,实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目的。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在批量体检中对采血环节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6月在我体检中心二楼的团体体检者31709人,随机选择500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在我体检中心二楼的团体体检者54070人,随机选择50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采血方法,观察组则加强体检前的健康教育,加强采血人员的技能培训及采血管的正确处理,以及采血中预防晕针晕血、正确指导按压止血等,观察
健康教育对老年入骨质疏松认知的影响.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的重要性.方法: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以个体指导为主的有关骨质疏松防治的健康教育,于教育前后用OKT问卷[1]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行t检验分析.结果: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各指标差值均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老年人对自身骨质疏松发病高危
健康教育在妇幼保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制度化、规范化,构建以医院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工程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饮食教育,改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树立治疗信心,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方法 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份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糖尿患者中选取80例为本研究的样本。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实现对他们饮食健康的正面引导。结果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实现糖尿病患者对自己血糖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对于糖尿病的有效控制。结论 科学合理的饮食教育能够改变患者的饮食
目的 调查并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社区内中老年慢性病患者26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3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模式。经过1年的调查研究,通过采用调差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度、疾病预防措施掌握情况、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