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纹伊蚊,即亚洲虎蚊,是全球最具侵袭性的蚊种,近年来已传至北美、南美、欧洲和非洲大陆等至少28个国家。白纹伊蚊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它具有攻击性很强的白昼嗜人习性并且能够传播多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携带有蚊卵的旧轮胎是白纹伊蚊向潜在适生区扩散的常见方式。根据历史资料,白纹伊蚊在中国的分布界线为:北至沈阳,西北至陇县和宝鸡,西南至西藏。分布线走向大致为,自沈阳向西南斜向河北宣化,经山西、陕西的韩城、铜川、陇县、宝鸡和阳平关,四川的雅安、九龙、盐边,折向西,达西藏南部的察隅、墨脱,连到不丹、尼泊尔。基于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我们运用CLIMEX和GIS分析方法,预测了白纹伊蚊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表明我国的许多省市都是白纹伊蚊的适生区,最适宜的分布区是北纬30°以南。这与历史资料基本相符,证明基于气候的CLIMEX分析可以较准确的预测出白纹伊蚊的适生区。预测的西北界,是主要的差异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缺少调查或没有报道出来。适合白纹伊蚊分布的地方也有可能因为未被引入、参数错误等原因产生预测误差。CLIMEX仅仅假设气候因子是影响物种适生区的主要因子,得出的预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结合近年(1990-2007年)及历史(1928-1990年)的登革热流行情况,我们确定中国登革热流行的高风险省份及地区,北纬25°以南的热带及邻近的亚热带区域流行风险最高,南方的其他地区也需要警惕登革热的传入。我们预测白纹伊蚊在中国的适生区并作出了登革热的风险分析,对白纹伊蚊和登革热的监测重点和制定监测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LIMEX预测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病媒生物及病原体的适生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