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病灶发病率、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初诊MM伴发髓外浸润患者发病率、临床特点、对治疗反应及生存,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目、不同位置髓外浸润病灶发病率、临床特点、对治疗反应及生存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 2014年8月期间初诊84例MM伴发髓外浸润患者与221例非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反应及生存情况等,随访至2014年10月.结果 初诊MM伴发髓外浸润患者发病率27.5%(84/305);单发病灶占46.9% (15/32),多发病灶占53.1%(17/32);骨旁生长病灶占87.5%(28/32),血行播散病灶占12.5%(4/32);与non-EMPs患者相比,EMPs患者起病年龄较年轻(55.5、58.3岁,P=0.041),以IgD型、入型多见,骨髓瘤细胞数分布呈两极化(1-10或≥60),CD54、CD56表达水平下降,两组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EMPs患者多同时存在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多发病灶组及血行播散组患者LDH检测值多升高;血行播散组SUV最大值明显高于骨旁生长组患者(10.57,4.97,P=0.009).EMPs组与non-EMPs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当(84.4%、88.7%,P=0.380),但两组CR+nCR率分别为42.2%、57.9%,P=0.034;EMPs患者持续新药化疗、新药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CR+nCR率分别为29.2%、80%,与同种治疗方案non-EMPs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Ps患者采用持续新药化疗后PFS、OS分别为14.43、15.40月,均较non-EMPs患者短;EMPs患者采用新药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FS、OS明显延长,与non-EMPs患者无差异.其中多发病灶较单发病灶患者预后差;血行播散组患者预后尤其差,总生存时间为4.60月.结论初诊MM伴发髓外浸润患者具有独立于non-EMPs患者的临床特点;EMPs患者CR+nCR率偏低;持续新药化疗方案可以改善EMPs患者疗效,加深缓解状态,但不能改善预后;新药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既可加深EMPs患者缓解状态,也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可作为EMPs患者一线治疗方案推荐.
其他文献
MM治疗目的、目标的改变过去获得缓解达到平台期现在早期获得CR延长生存时间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将来临床治愈获得分子学缓解ASCT和新药治疗使年轻MM的疗效明显提高(198
会议
成人ALL存在的问题·多数治疗方案来源于儿童急淋·缺少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强度偏弱·方案依从性较差:剂量和时间·长期疗效不佳,随年龄递增而递减改善成
会议
会议
DLBCL流行病学R-CHOP是治疗DLBCL的首选方案四十年来DLBCL治疗进展R-CHOP以外的思考·IPI=0分患者,是否可疗程缩短?·中高危患者,R-CHOP以外的方案?·ASCT一线巩固治疗的地位
会议
  以天然白云石为原料,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镁钙砂,研究了CaO含量对白云石制备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O含量的增加,镁钙砂的体积密度降低,抗水化增重率增大,镁钙
  目的 了解流式细胞学、基于IgH基因重排的ASO RQ-PCR、PET/CT三种新的疗效评价方法对接受PAD序贯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应用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无掺杂羟基磷灰石(HAP)、氟掺杂羟基磷灰石(FHAP)。以溶液pH值、水热温度、反应时间及掺杂离子摩尔比为研究参数,探讨了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最优化
  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陶瓷抵抗高温塑性形变的性能,在之前研究实验所得最佳配方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整化学配比和引入不同量的方解石设计了新的配方,采用压制成型工艺制备样
会议
  本文从景德镇民窑的资本主义萌芽、"过手七十二"的讨论、"十大瓷厂"改制问题和景德镇陶瓷工业化进程的引进与消化四个方面探讨在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中的缺失和不足,提
会议
  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材料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及涂层的生物活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