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催化剂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理论和计算见解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amire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配位化学的基础研究在环境修复上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五项:一、金属阳离子架桥对于重金属的吸附固定,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协同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质;二、钳合萃取重金属牵涉到金属-有机配位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其与淋洗移除及植生复育的效率有重要关联;三、金属配合物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分解反应,其与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电子组态密切有关;四、金属及其配合物对于金属酶的生物催化氧化作用产生影响;五、金属及其配合物对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具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吸入PM2.5颗粒物导致肺部炎症反应.本研究应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检测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从而阐明PM2.5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机制.在使用RAW264.7细胞的体外研究中,PM2.5引起NF-κB、p38和ERK磷酸化,促炎因子MCP-1、TNF-α等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
Molybdenum disulfide(MoS2)nanosheet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due to their superior physicochemical performances to graphene nanosheets.
甲基汞(MeHg)是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嗜神经毒性,小脑是MeHg神经毒性的重要靶器官[1],但其毒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应用灵长类动物普通狨猴模拟MeHg中毒引起的水俣病模型(连续喂食普通狨猴MeHg 2周(1.5mg MeHg/kg/d),停药两周),继而以HPLC-ESI-MS/MS蛋白组学的方法检测MeHg暴露对普通狨猴小脑的影响.
Background: Heavy metal lead(Pb),cadmium(Cd),arsenic(As),and mercury(Hg)are common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日化用品、药物以及医学诊疗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潜力。小尺寸效应使得纳米颗粒能够穿过多级组织屏障,能到达淋巴组织,并能与循环及组织免疫细胞发生直接相互作用,使针对纳米材料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越发深入[1]。
背景: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空气污染增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和死亡风险.空气污染健康影响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表征空气污染水平,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实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我国于2012开始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人类生活环境中具有潜在致癌风险的物质日益增多,可检测遗传学损伤的早期效应标志对于致癌风险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最常用测试方法包括外周血彗星实验和微核试验,分别以DNA 损伤和染色体异常为检测终点。癌症的本质与基因的改变有关,但是以基因突变为检测终点的测试方法目前还欠缺。
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一种高溴含量的脂环族添加型阻燃剂,作为一种新型的POPs 于2013 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生产和使用,但是添加有HBCD 的建筑物保温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被允许使用到2024 年,我国是HBCD的最大生产和使用国。
血液蛋白质在汞的传输、毒性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系统解析血液中汞的结合蛋白质有助于全面了解汞在血液中的循环代谢及潜在的毒理学机制。
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Arieh Warshel 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1]。六年来,他们建立的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组合方法在模拟复杂大分子体系尤其是在模拟生物酶参与的催化反应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