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淮高速马(坝)武(墩)段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与评价

来源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8年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宁淮高速公路马坝至武墩段的工程勘察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该工程段沿线路基及工点构造物的地质特性,分析研究了沿线路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对该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宁淮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设计参数.
其他文献
介绍某省道处理桥下滑坡的工程实例,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在滑坡推力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时,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的规定,计算桩身侧向应力和侧向土体强度,从而用以控制桩长,并根据现场条件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吉林省图们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在建图们至珲春段高速公路第二设计段K351+790~K352+000段深挖方路基为例进行了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并采取以框架配合锚杆为主,绿霸、客土喷播为辅的路基边坡防护、绿化工程措施.
山区公路中不稳定的斜坡路堤是一种常见的断面型式,设计中以采用各类型重力式支挡结构物为主.但若基底遇深厚软基,在倾斜面填料和软土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受力机理则相对较为复杂,普通支挡方案往往难以成立.重庆黔彭高速公路D1合同段一处软基陡坡高路堤通过采取抗滑桩板墙下支挡的工程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堤侧向变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滑坡是高速公路经常遇到的问题,找到滑坡成因是解决滑坡问题的关键.本论文论述了杭兰线巫奉高速0502工点滑坡成因及治理措施.首先介绍了工程地质概况及滑坡特征,经过详细勘察并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滑坡形成原因;通过计算对斜坡稳定性作出评价;最后提出治理措施.
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地质加固领域,但锚固力损失一直是其施工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系统总结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影响原因及影响程度,归纳提出了相应的锚固力损失的控制方法,并在施工中加以应用,有效减小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
作为《吉林至珲春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护措施研究》课题部分研究内容,讨论了边坡应力智能远程监测系统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岩土体边坡滑坡灾害监测,通过该系统的监测,可实时掌握边坡岩体内部应力变化和锚索等加固结构的工作状态,为岩土工程的研究和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的求解域划分为一系列的单元,单元之间仅靠节点连接,单元内部点的待求量,可由单元节点量通过选定的函数关系插值求得.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基本思想,分析连云港某公路超高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应力矢量图、主应力插值线图以及安全系数图,以此定量分析边坡的应力状况,为公路超高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对北川地区公路沿线震后地质灾害的调查做了归纳分析,介绍了该区域常见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几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供下一步灾后重建借鉴.
简要介绍了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以及产生的次生灾害对都汶公路的破坏,对破坏形式进行了归类,并对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通过大量灾区道路的路基边坡的震害调查,分析灾区公路路基边坡及支挡结构典型震害特征,指出边坡破坏与地震断裂带、岩性等的关系;比较路基边坡有无支挡结构的震害表现形式,并对灾后道路重建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