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测定不同传统发酵乳中不同形态的钙

来源 :2015年内蒙古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内蒙古、新疆和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为原料,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法、分光光度法和EDTA 滴定法,测定发酵乳中的不同形态钙的质量分数.结果 表明,酸驼奶的总钙质量分数最高,在(152.04±2.65~156.88±1.49)mg/100g 之间,结合钙占51.9%~60%.酸马奶与酸牛奶的总钙质量分数相近,分别在(73.62±1.00~92.06±2.99),(81.13±1.65~87.38±3.78)mg/100g之间.酸马奶中游离钙占总钙的56%~59.1%,酸牛奶中结合钙占总钙的80.8%~82.1%.对大部分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原子吸收法与分光光度法差异不显著,两种方法与滴定法差异显著.
其他文献
以还原法为理论基础,开发并建立一种应用于发酵乳饮料成品乳酸菌数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方法应用仪器记录了样品加入反应试剂后的颜色变化(RGB),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采用斜率法,以R 值斜率表示样品颜色的变化速度.本研究对发酵乳样品进行了预处理,以符合刃天青还原法的反应条件.以GB 4789.35 法为标准,建立了R 值斜率与乳酸菌菌落总数之间的标准方程,经验证本方法检测结果与GB 4789.35 检测
本文以传统酸菜发酵技术为基础,探究了一种新型的发酵技术——益生菌发酵技术,首先针对各种益生菌的特性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对复合型益生菌发酵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传统酸菜发酵技术进行了改革,系统阐述了复合型益生菌发酵酸菜的发酵工艺以及功能特性,并确定了复合型益生菌发酵酸菜的最佳工艺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种益生菌发酵的局限性及其重要意义:单种益生菌发酵中,各种益生菌在不同方面的优良性状十分突出
[目的]了解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超重和单纯性肥胖的三间分布,对比研究蒙古族中小学生超重/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探寻超重/肥胖干预的方法,为制定防控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对性别、年龄、城乡学生的肥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别.数据使用Epidate3.1 录入,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包头市蒙古族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50 家超市和小卖店的预包装儿童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地区儿童食品品牌多达165种,品种有227种.营养补充类品牌49个(29.7%),品种62个(27.3%);纯粹休闲类品牌116个(70.3%),品种有165(72.7%),大多属于“垃圾食品”.东胜市(鄂尔多斯首府)品牌124个(62.3%),品种180(59.4%),其他三个旗合计有75个(37.7%)品牌,123(
目的 了解我区餐饮业食品中防腐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状,分析餐饮业食品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区十二盟市餐饮单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抽样后送实验室检验。依据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酱腌菜和酱卤肉中检出防腐剂超标,非发酵豆制品和火锅底料中检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结论 我区餐饮业食品中防腐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整体情况良好,但仍
随着乳品业的迅猛发展,乳制品的消费在逐年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乳制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料奶质量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质量,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如何加强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最终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乳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原料奶与乳制品质量控制与安全进行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原因复杂,本文主要介绍内毒素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理及双歧杆菌对酒精肝病中内毒素的影响。在酒精肝预防方面,临床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研究显示肝脏与胃肠道微生态关系密切,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人体肠道内自带的双歧杆菌。目前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脏损伤的研究方兴未艾,双歧杆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已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和医药中,因此研究双歧
为了研究食物中添加三聚氰胺对大鼠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组、Ⅱ组、Ⅲ组,实验组食物中分别参入632mg/kg、126.4mg/kg、25.28mg/kg 三聚氰胺.30 天后剖检,主要脏器制作石蜡切片,H·E 染色,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被挤压变形,肾球囊扩张,且有片絮状和丝网状红染物质,肝脏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凋亡现象普遍,脾脏白髓缩小.结果 表明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会使
探究GNB3 C825T 基因多态性与产后体格状况的相关性.产后12 个月GNB3 基因TT 与CC/CT 基因型组间产妇体重滞留量差异显著(P<0.05); TT 与CC/CT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BMI 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情况、文化程度、孕前BMI 及每日总能量摄入是产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基因型与产后体力活动锻炼、每日总能量摄入及静坐间
In this study,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an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methods were applied to reveal the diversity of predominant gut bacteria of different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