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利益冲突的各种表象显现无疑:主要有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冲突,与城市工业生产的利益冲突,与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与政府的利益冲突,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而权利本位是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以农为本”是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的关健,市场机制是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的基础机制。城乡统筹是从物质基础方面支持城市和农村协调互助发展的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使城市和农村能达成共识的目标利益,尽可能公平地分享利益,另一方面使这些做法本身具有可持续的合法保证和有效规范,因此,城乡统筹应是建立城乡以互补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的政策机制,使其达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在各类媒体出现的频率大幅度提高,在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热议中,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头脑,正确认知我国城镇化的历史定位,梳理具体路径选择,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分工.作者的主要观点:一是,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切入点,是社会管理综合演进的自然过程.二是,城镇化中应该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规划引导,处理好方向性问题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
菏泽市财政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包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制定财税机理政策,调整完替财政体制,探索相关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力求拓宽融资渠道等,但是依然存在财力不足,相关财政资金难以形成合力,欠灵活的融资机制,产业支撑薄弱,城镇软硬件建设均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财政保障,做强城镇产业支撑,进一步创新
本文以烟台为例,分析了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情况,发现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民生投入压力大,缺乏骨干产业支撑等问题,以此提出发挥财政导向作用,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灵活运用财政扶持方式,发挥政策合力,实现财政资源效益最大化。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着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但是还存在对小城镇规划认识不够,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风险增长监管机制匮乏,“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全新的区域地位思考城镇发展的定位,及时对已制定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尽快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城乡一体
城镇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是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是调结构转方式、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保障民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新形势下,济南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总结经验、创新发展,大力实施“提质加速、城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包括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承载压力剧增,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缺乏保障,难以彻底转移,区域恶性竞争加剧,阻碍要素流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城镇化过程中对我国国情和城市化道路缺乏清楚的认识、政府政绩观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偏差、没有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城市发展管理滞后、土地征用双轨制等原因外,财政税收体制不顺、政策导向不明、公共服务意识不足、建设
2010年起我国新一轮城镇化规划启动,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必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制度仅处在象征性参与阶段,由此制定的规划很难体现公众利益及多元利益的兼顾.因此,为实现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有必要增加公众参与的深度,并对不同的规划在不同阶段实行多样的民主参与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组织机制,从而构建全面、有效、系统的城镇化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当下频发的城市拆迁纠纷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作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的主要法规,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存在的诸多漏洞成为拆迁纠纷产生的制度诱因.应针对该条例之不足,建立平等商谈制度,充分保障被拆迁方的话语权,明确补偿标准,区分并补偿不同的土地权益;明确法院的裁定程序,有效防止违法强拆;并完善拆迁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定纷止争,从而实现各方之间的相对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型过程,关系到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大转变.有必要将宏观思考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市民化的内涵、基本理念、发展道路等方面的探讨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细化.市民化一方面有确定的内容,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又不断有新的含义.应该针对形势与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而对市民化的认识是进一步思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减少危害性社会行为发生,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挖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有城乡文化差异,职业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社会资源支持严重不足,以及土地流转的不民主、不公平、不规范。,进一步分析了失地农民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失去土地后产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