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域科罗拉多河行动计划

来源 :中华环保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河的自然历史变迁及其生物多样性现状,并讨论了旨在保护科罗拉多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及水体健康的项目.文章指出,科罗拉多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得当将能够平衡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为世界范围内河水体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提供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文中所提到的行动计划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科罗拉多河上游的水体保护;下游的单一分支河流和干流流域的生物栖息地保护;通过开展定点与整体相结合的活动,恢复拉罗拉多河流域三角洲地带河流.
其他文献
快速城市化过程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宜兴城市扩张过程对土壤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的扩张过程是引起土壤景观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城市的扩张不仅引起土壤资源面积的减少和土壤类型的消失,而且分割了土壤单元的连续性,增大了土壤单元的破碎度等;随着快速的城市扩张,土壤资源损失严重,研究区内8种土壤类型存在消失的风险;土壤景观格
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环境恶化的顶级形态,我国西南的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石漠化恶化趋势明显。位于滇东南地区的西畴县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贫困县,长期以来受石漠化的影响,导致区域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质量明显降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该县石漠化综合整治的措施,以推进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
中东铁路建筑群是19世纪末修筑中东铁路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属于工业遗产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更新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章在对中东铁路建筑群的地理位置、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其旅游价值,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明确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以生长极理论为基础,并应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对杭州市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在对珠海市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后备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耕地资源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进一步提出统筹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实行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六盘山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部,由于遭受生态破坏而成为有名的经济贫困区。本文通过选取反映土地演化的关键代表性时段1990-2000年,通过遥感数据集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生态退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将信息图谱技术应用于LUCC分析研究之中。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是该区生态恶化与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十年间,盲目耕地开垦与草地面积迅速破坏加剧了该区的生态与经济贫
本文以绩溪县统计年鉴和绩溪县土地资源详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绩溪县耕地资源的驱动力,验证其与人口、经济、政策和土地生产力的相关性,从而进行耕地资源变化预测分析,并提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杏子沟流域为例,通过对影响土壤侵蚀地形、植被因子的研究,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在地形信息的获取方面,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出地形坡度、坡向、相对高度等要素;在植被覆盖度的提取中,采用遥感技术与非遥感手段,分析了植被类型对土壤覆被变化的指示作用。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式,模拟了小流域土壤
本文以1988年、1997年和2002年的青岛市遥感影像数及1 ∶ 2000青岛市数字彩色正射影像图为基础,运用GIS和RS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青岛市这些年来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随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提高而增大,而景观优势度则相反,随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提高而减小,由此反映出青岛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并得出青
徐州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是新增耕地的重要后备资源,新形势下复垦新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多元化、高产出和多目标的复垦模式,并推进矿区资源时空高效配置和利用;徐州矿区复垦从宏观到具体的土地功能区划分等不同环节研究采煤沉陷土地的开发利用,为下一步矿区复垦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