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中寻求生态文明建设之道

来源 :第八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有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深刻内容,在其所产生之时,即周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不可能面对今天所面临的这些自然和社会的问题,但乱砍滥伐、狩猎无道、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这与今天的现状不无相似之处,《周易》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方式成为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本文希望分别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方面的关系入手,从这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估计当中,去寻找可供参考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其他文献
当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今天人类的共识.在人们反思这一问题的时候,历史悠久的中国道教,无疑可以
教育大众化来临之后,人们对大学质量有一定的担忧.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的精神围墙受到强力冲击,频发的高校腐败事件刺激了大众的心理底线;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人们对人才培养
当今中华民族走向生态文明之路,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之路.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生发之根,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从乡村文化复兴开始.乡村文化的复兴将开启文化为
笔者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环保工作近40年,深深感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近5年来,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认识之深刻,群众对良好环境期望值之高,政策制度出台频度之快,监管执法之严厉,污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于1978年,学术业务受国家环境保护部指导,是国内环保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术业务涵盖最广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环保领域广大科学家和专
当前档案学术界对于档案和大数据的交叉研究已经炙手可热,但大多偏向于理论性和综述性.本文把握当前互联网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将社会化标注与档案信息检索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学派林立,主张各异,自成一家之言,但都源于儒、释、道三家.三家学说大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道、儒、佛三者在生命科学方面的主张,大致反映了中国古代
  The speech raises a number of topical problems and offers an original explanation of their nature.This opens up new opportunities to overcome such problems
遗爱湖地处黄冈市区中心,由东湖、西湖、菱角湖组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黄冈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环湖周围工厂、民居、养殖场不断增多,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