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幔源-岩浆CO2赋存的地质记录

来源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三江盆地、依兰-伊通地堑、长白山天池和五大连池等地发现多处幔源-岩浆C02气藏和气苗,这些C02气藏(苗)记录了C02的赋存,是幔源-岩浆C02气聚集的直接地质记录。平面上这些无机C02气产出部位无一例外的分布于继承性断裂带和深大断裂带上,而长白山天池和五大连池就座落在火山口上。
其他文献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中,水下重力流沉积非常发育。关于湖泊水下重力流的类型划分及其沉积特征等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沉积学界重要的活跃的领域。事实证明,湖泊水下重力流的形成并不受其环境限制,也不取决于湖水深度。本文认为触发机制、地形坡度、充沛的物源和滞水环境是湖泊水下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地形坡度是重力滑坡的前提,半深湖一深湖区的滞水环境是水下重力流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由于物源条件的限制,陆相
@@粤中-粤东地区山露的中生界地层的物源区和构造背景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南海北部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的盆地类型、形成机制以及沉积环境的演化,对下一步进行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D-MC-ICPMS)对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部分玄武岩国际标准样品中的Lu含量进行测试,结合其他研究者推荐了BHVO-l,BHV0-2、BCR-2,AGV-I和G-2的Lu的含量。
@@高级变质岩形成于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遭受了高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南于地质环境的改变引起了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岩石经历了粒间的、部分的,不均匀的、差异的或者完全的被熔融,岩石从单一的同相转变为熔体和同体共存的双相,双相共存特性控制岩石流变行为和变形机制,形成特征性的构造要素组合和构造变形特征。
@@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中,相平衡与相图常被用来确定矿物、岩石稳定存在及转变的条件,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元素的迁移、富集与成矿规律等。然而,由于人力、物力、实验手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过去几百年来所积累的相平衡实验数据仍然局限于非常有限的体系及温度-压力-组成范围内。就目前已知的几千种矿物及其同溶体而言,只有一小部分有比较完整的热力学数据或模型。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热力学计算作
@@确定榴辉岩变质条件的常用方法有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GC温度计依据两个矿物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Fe3A12Si3012+3CaMgSi206=Mg3AI2Si3012+3CaFeSi206,随着变质温度增加,通过上述交换反应使石榴石富镁,而单斜辉石富铁。GCP压力计依据纯转换反应6CaMgSi206+3KAISi30IO(OH)2=2Ca
@@“Durchbewegung”这一词汇取自于德文,并由Vokes F.M.(1969)首次引用到英文文献中。此后,它就成为描述一种特殊构造成因硫化物矿石的专业术语。它所包括的内涵是“在相对较高韧性的硫化物基质中发育次圆.圆的脉石英和围岩碎屑的矿石”,而且,这些碎屑或许扭曲,或无定向排列,其大小悬殊,大可到岩块,小可到晶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矿石公认的解释是“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通过褶皱、剪切或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两部,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25x104km2。盆地在形成演化.后期改造过程中,主体长期以幕式、不均匀整体升降为特色,内部明显的褶皱变形和显著的差异升降相对少见,地层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不发育;在盆地本部,缺乏岩浆活动,鲜有较强地震发生,故鄂尔多斯盆地素以中国大陆最稳定的盆地著称。
@@松辽盆地红岗油田姚家组,青山口组及泉头组四段储集砂岩中发育片钠铝石。片钠铝石是一种白色的含水,钠和铝碳酸盐矿物,其形成时需要富钠和铝的碱性流体及高C02分压条件,可作为C02运移、聚集的示踪矿物。
@@片钠铝石是一种形成于高C02分压,指示天然C02充注、聚集、逸散的特征矿物,也是工业排放C02地质埋存过程中最重要的C02捕获矿物。含有片钠铝石的岩石是进行CO2地质埋存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作为砂岩中的自生矿物,片钠铝石目前报道于澳大利亚的Bowen-Gunnedah-Sydney盆地系、也门的Shabwa盆地、俄罗斯的Kuznetsk盆地、白俄罗斯的Pripyat盆地、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