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脉药物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总结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rans,ASO)是一种难治的周围血管疾病,它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病极易使缺血的下肢发生坏疽、感染,并导致截肢、死亡的结果,给老年人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有百余年,至今仍未阐述清楚,提出许多经典学说,这些学说虽然往往强调某个侧面,如脂质渗入学说、内膜损伤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平滑肌增殖学说。但这些侧面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本文对其经典病理过程进行了介绍,指出康脉药物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以蓬子菜为主药的康脉药物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血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对该系列药物的进一步药理学的研究及相应的新药研发实验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以外部位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关于EMT的发病机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EMT的关系密切,凋亡的一些调节因子于异位、在位内膜及腹腔液巨噬细胞的不同表达对研究EMT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细胞凋亡主要有两条调节途径:1)线粒体通路:有两类调控蛋白,一类为凋亡抑制蛋白Bcl-2等,一类为促凋亡蛋白B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经方、验方、秘方的基础上按先进的现代制药技术制成的一定剂型的药物。由于其有效、经济、使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其不合理使用的状况也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患者缺乏对中成药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盲目地自行选择或者长期服用;另一方面由于临床医师不能正确地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以致疗效差或无效,甚至出现了不良反应。妇科月经疾病、慢性盆腔
杏花岭区是1998年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组建的城乡一体化新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有107个社区居委会、38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城市居民人口达53万。本文介绍了杏花岭区的基本情况,浅谈了其推进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神农百草到本草纲目,上下五千年杏林辉煌,在我们武汉青山这片热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进入二十一世纪,积淀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青山区,在传承和运用祖国医学方面又写下厚重的一页,让青山人民体验到民族医学瑰宝的神奇。本文介绍了青山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状况,浅谈了主要体会。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全市总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66.7万,是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之一,本市于2005年被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本文介绍了积极探索,努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注重特色,大力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等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浅谈了主要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糖尿病下肢缺血小腿动脉球囊成形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的治疗11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3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53.3%的患肢有静息痛,28.2%的患肢伴有足部溃疡,18.5%伴有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78.5%患肢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发凉,40%伴有足部或小腿麻木。踝肱指数(Ankle/B Index,ABI):有45条忠肢为0,37条患肢在0.1-0.5之间,53条患肢在0.51
本文介绍了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致肢体末端坏疽的病历资料,对其查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标准。本病例患者为四肢中小动静脉及神经受累,表现为四肢末端缺血坏死、神经感觉异常。根据目前的病情,估计预后较好,但四肢神经受侵犯所致感觉异常恢复缓慢。
动脉重建术包括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各种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搭桥术及各种动脉腔内成形术(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动脉硬化斑块切除等)。这些手术对急性动脉闭塞复通是获得比药物治疗难以得到良好效果。慢性动脉闭塞(血栓)性疾病(CAOD)积极开展重建手术成功率达85-90%以上,获得近期良好效果。但重建手术后再狭窄、再闭塞(狭窄率为100%)。一般在30~500%。本院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科从1996~2008年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是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总结了本院1995—2008年间连续收治的19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对目前报道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
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文献报道在40-59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3%,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到20%。近年来,在股浅动脉病变的治疗上一直存有争议。血管搭桥手术是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经典术式,但因其再狭窄而使得再手术率高达50%。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腔内介入治疗开始应用到股浅动脉短段狭窄病变上。然而,早期经皮球囊扩张术的效果令人失望,其1、3和5年的通畅率仅为61%、51%和48%。为改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