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冠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廷冠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病人,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减少化、放疗的毒副反应,防止复发转移,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独特的经验。临床显示,乳腺癌术后由于患者体质及病因病机的差异,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是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性疾病,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乳房疾病的75%,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所造成的乳房疼痛、肿块长期难愈,反复发作,并且有一定的癌变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56例痰瘀互结兼健脾胜湿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药物观察试验流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组
嵌甲性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以趾甲沟炎最为多见,多发于青少年。近期研究证明,趾甲的生长主要是由甲床基质中的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形成新生细胞并与表皮平行向趾端方向生长,逐步角化而成。单纯拔甲或行甲部分切除术,只是处理甲床而未处理甲床基质,致使新甲仍按原有甲槽生长,并与甲缘组织互相嵌压而造成复发。因此治疗时如能将嵌甲部分及其一下的甲床基质组织一并切除
中医外治法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外治法的技术流程缺乏一致性,随意性、主观性过大。无疑给中医外治法的继承、应用和发展设置了障碍。本文主要结合中医外科临床和教学,探讨外治法的规范化建设。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是由虚、邪、瘀、腐四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变化。糖尿病足的治疗必须结合外治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应该灵活应用蚕食清创法处理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把握清创时机、清创原则及清创过程的注意事项,同时结合其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创面的愈合,不仅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还可能应用于下肢慢性溃疡、压力性溃疡以及其他慢性难愈合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中。
臁疮,似现代医学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或静脉性下肢溃疡,为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由静脉系统淤血和静脉高压引起,多发生在小腿下1/3胫骨嵴两旁(臁部)。本文介绍了以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整体治疗观为基础,通过中药煨脓长肉膏外敷联合浅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简称DNP)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以肢体麻木、疼痛和感觉障碍为特征,发病率较高,发生率高达60%~90%,神经病变可累计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即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的所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DNP的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文献共187篇,发现DNP的中药研究水平有了较大
神经性溃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其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等感觉障碍,失去自我保护,局部易受损伤,损伤后又难以愈合而形成溃疡,本文介绍了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神经性溃疡35例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前期的研究表明,As2O3作用于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抑制其体外生长、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本文以As2O3对肿瘤细胞普遍的细胞毒作用为依据,旨在向ER阴性乳腺癌的基础研究方面做进一步拓展,以MDA-MB-435S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三氧化二砷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作用机制。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由于该病病机复杂、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量化标准,故目前该病中医辨证分型多元化,且临床大多病例证候兼杂。本文总结宋爱莉教授多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病机,以疏肝化痰、活血化瘀为治则治疗乳腺增生病,既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又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起到预防作用。
三阴乳腺癌是指ER,PR,CerbB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三阴乳腺癌易出现复发转移,临床医师经常需要面对晚期三阴乳腺癌。由于三阴乳腺癌缺少有效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及Herceptin靶向治疗,留给临床医师的选择往往只有化疗,所幸的是三阴乳腺癌对化疗相对敏感,反应率较高,但三阴乳腺癌预后仍相对较差。既往的研究表明GP方案在晚期乳腺癌可取得较高反应,通常二线用于紫杉类和或蒽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