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骨料对掺微硅和纳米硅砂浆强度影响的初探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骨料对掺微硅和纳米硅砂浆强度的影响,本研究用河砂、优质石英砂、重晶石砂分别作为细骨料,制备水胶比为0.2,掺5%微硅和/或0.5%纳米硅的砂浆,并进行了迷你扩展度试验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为确保各组新拌砂浆均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各组砂浆的减水剂剂量通过试配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7天龄期下,单掺微硅和纳米硅均对砂浆的强度有提高作用,双掺有综合作用.更重要的是,优质石英砂对7天强度的提升最好,河砂次之,重晶石砂最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现浇混凝土空心箱体楼盖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对一道四边固定仅受竖向荷载的空心板例题分别按照规程推荐的几种手算方法、结构设计软件以及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板的跨中和支座弯矩,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等代框架法拟合较好但由于过大的考虑了柱对板的约束而导致跨中弯矩计算值相对有限元值偏小;拟梁法由于忽略了拟梁间由剪切刚度和扭转刚度产生的约束使计算结果偏大.
某大型数据中心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主机房楼(屋)面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单向梁板式楼(屋)盖,梁跨度为27.3m.由于跨度较大,且楼面活荷载达到了20kN/m2,大跨度预应力梁设计是本工程设计重点.为了防止预应力施加过大造成梁反拱、结构抗震延性差等不利情况发生,预应力筋数量估算采用平衡荷载法与裂缝控制的名义拉应力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严格控制预应力度,在保证结构安全度的条件尽可能提高结
研究带地下室剪力墙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原则,结合实际算例,对以地下一层底板为嵌固部位的剪力墙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对分别选取地下一层底板和顶板作为嵌固端时结构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构件的计算用钢量进行对比,并提出结构计算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此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针对一种地上停车建筑方案,利用PKPM设计软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在最优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比了方钢管柱-H型钢梁,工字钢柱-H型钢梁,矩形混凝土柱-H型钢梁,高强混凝土管柱-H型钢梁等四种装配式结构体系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钢结构框架体系中,方钢管柱比工字钢柱更节省材料,高强混凝土管柱-H型钢梁结构相比其他三种结构体系经济效益最好,适合在地上停车建筑中应用.
为了研究端部纵筋局部无粘结RC柱受力性能,明确无粘结段的工作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轴压比、不同无粘结钢筋数量与长度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并与未采用局部无粘结措施的钢筋混凝土柱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无粘结措施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延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变形能力增强.柱端局部无粘结段内的钢筋全部屈服,钢筋混凝土柱的塑性铰区域变长。
BIM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建筑行业的热点.本文从国内外BIM技术标准、BIM软件开发以及BIM技术在国内外工程应用三个方面阐述BIM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结合BIM技术在某图书馆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BIM技术在国内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给出了建议.
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环境问题严峻,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绿色建筑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五年发展计划相衔接,截至目前主要奏出了四部曲:"十五"科技先行先试、"十一五"搭平台建体系、"十二五"给激励促普及和"十三五"由倡导到强制.BIM技术作为建筑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甚至击败了围棋九段李世石,这种进步是难以置信的.而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云时代、是海量数据的积累与学习,在没有大容量存储、高速计算的设备,是无法想象的数据机房就是承载以上技术的基础设施.数据机房作为多学科,多工程的集中之地,这既凸显了机房里系统的复杂度极高,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而BIM技术恰恰是智慧建造的代名词
本文基于稳定理论和连续化模型,采用能量变分法给出侧向弹性支撑双跨连续梁侧扭屈曲的解析解,通过1stOpt数学分析软件拟合出侧向弹性支撑双跨连续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临界弯矩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分析,有限元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同时研究了不同跨度对侧向弹性支撑连续梁侧扭屈曲的影响.最后,选用具体实例,说明侧向弹性支撑对双跨连续梁弯扭屈曲承载力提高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石材废料对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设计用废弃大理石粉等体积替换部分水泥浆体加入砂浆中,研究其对砂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大理石粉对砂浆强度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