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区电网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选用

来源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供用电设计分会2010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工程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对抗震设防区电网工程液化地基选取妥善的处理方案,对建设坚强电网具有重要意义.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地基液化等级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酌情选用桩基法(灌注桩法、预制桩法等)、深基础法、加密法(碎石桩法、强夯法等)、换土法、结构处理法及组合法等方法对液化地基进行处理,以全部、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减轻液化影响.当地基液化程度严重时,可考虑合理地组合使用处理方法,以加强处理效果,提高投资效益.选用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时,若适当考虑液化震陷量、上部结构附加应力和拟填土厚度等因素,建设投资节约量将相当可观.制订处理方案时,需全面考虑当地施工经验、施工单位素质、工期、效益,尽量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GD9P2稠油的组分分离,探讨了稠油中主要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对稠油黏度的影响;根据稠油组分含量,筛选出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降黏剂,通过大量实验对降黏剂进行复配和优化,得出了最佳配方YWC.同时分析了体系YWC的作用机理,为稠油降黏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很好的乳化降黏效果,采用较高矿化度污水进行配制,降黏率超过99%.同时考察了YWC的抗温抗盐性能,在矿化度20000
以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考虑稠油热采深井井筒传热系统特点,对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井筒热损计算综合数学模型.对热损分布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分布改进方案,对比各方案节能效益和经济成本核算,选出最优设计,为工程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油藏开发难度的增大,物理法采油技术逐渐显现它的优势.为了解决油井生产中油层堵塞、井筒降黏等一系列问题,先后开发了环腔式流体声波发生器、自激振荡增油器、振动降黏器等一系列的物理法采油设备.通过分析与实验,对设备的作用机理、特性影响参数、对地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优化了特性参数.现场应用也表明了几种设备的优势.
提出了系统效率潜力分析模型,建立系统效率实现率的评价方法,研究系统效率和实现率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海外河油田系统效率实现率随产液量、含水率、沉没度、泵径、泵深、泵效及冲次的变化规律.应用该系统对海外河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进行潜力分析,分析出系统效率及实现率的分布规律,确定下一步挖潜的工作方向.
根据辽河兴古7块古潜山油藏的地层特点、储层特征,分析古潜山油藏潜在的储层伤害因素.针对古潜山油藏地层压力系数较高、裂缝较发育等特点,开展一系列储层保护技术.优化井身结构设计,改善完井方式;使用卤水无固相钻井液,利用CaCl2做加重剂,实现全过程无固相作业;采取近平衡压力技术钻进,优化古潜山油藏防漏、堵漏工艺.该套保护技术使油井实现自喷,保证高产稳产,经济效益良好.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功能建立嘉绍大桥的有限元基准模型,对嘉绍大桥进行输入方式为1(纵桥向)+0.85(横桥向)+0.65(竖桥向)的地震作用分析,采用MATLAB对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基于ANSYS和MATLAB相互调用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基于模态控制算法结合限界Hrovat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模拟.针对于控制算法不同α、β参数进行控制效果参数优化分析,并分别制定7种不同控制
本文以准朔铁路CK162+p75~CK163+390段为研究对象,选其典型的路堑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砂质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并开展砂质边坡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边坡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出现减小的趋势:坡面最大水平位移明显比无水时偏大,近场地震作用下表现更为明显,坡面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远
针对当前灭火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变电站建筑内灭火器的选型、设置原则进行了介绍,结合220kV变电站灭火器,对各计算单元内的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和单位灭火级别的最大保护面积进行计算,会避免很多重复的设计工作,对保质保量地快速完成设计任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针对太原市智能变电站的地理区位特点,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分别从建筑布局和朝向选择、建筑平面功能优化、建筑立面造型设计、降低建筑空间、新型建材选用和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方面浅谈节能措施.
110kV官庄变电站站址内涝水位很高,50年一遇高水位现状为7.65m,经河道整治后为5.81m,而场地标高仅3.94m,规划道路标高也仅为5.00m.针对场地的特殊性,突破常规设计,对两阶段的高水位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措施,从变电站总体布置、场地竖向布置、主厂房竖向布置等多方面优化设计,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提高了工程可靠性,并缩短了工期,可作为高水位地区变电站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