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7-11岁青少年儿童发育眼动测试(DEM)正常值研究

来源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2016视光产业发展论坛、第2届中国近视眼会议、2016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7-11岁青少年儿童发育眼动测试(DEM)的正常分布.方法:应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7-11岁青少年儿童619例,年龄范围7-11岁,其中7岁儿童108例(17.4%),8岁儿童102例(16.5%),9岁儿童120例(19.4%),10岁儿童154例(24.9%),11岁儿童135例(21.8%).应用发育眼动测试表(DEM)进行检查,获得垂直阅读时间1,垂直阅读时间2,水平阅读时间,将2次垂直阅读时间相加获得垂直阅读时间.将水平阅读时间除以垂直阅读时间获得HN比值,记录水平阅读时的错误个数.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调查国人的视疲劳的流行状况,研究患者视疲劳的发生与年龄、用眼时间、眼部症状、视觉功能、全身因素等的关系,进而探讨国人视疲劳主要症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应用依据2014年视疲劳专家共识自编视疲劳症状问卷,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各行业的普通群众1 600人进行调查,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
会议
目的:观察青少年儿童隐斜量与单眼调节灵敏度的相关性.方法:青少年儿童2802例,其中男1498,女1304,年龄范围6-13岁,平均年龄9±1.4D,等效球镜度-1.0±1.50D.所有受试者采用右眼调节灵敏度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应用±2.00D翻转拍进行单眼调节灵敏度检查,检查距离40cm.马氏杆隐斜计测量40cm处隐斜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及阈值效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近距离隐斜量与单眼调节灵敏度的相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