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呼伦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本文采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呼伦湖1981,1988,2005年湖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计算。1988年的健康指数最大,达到0.8,而2005年最小,仅为0.09。结合湖泊近年来水量、水质、生态等方面的实际变化情况分析得出: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上呈恶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呼伦湖区域近50年气候变暖,引发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湖泊的补给水量急剧减少,加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会。1988年湖泊健康指数明显大于1981年和2005年的原因是1988年降雨较多,湖泊补给量较多,从而改善水质和生态状况.由此可见湖泊水量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这一难题,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提出化肥控失概念,并将概念转变成技术,将技术转变成产品,创制了控失化肥。其原理是:经过物理化学改性的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晶复配有机高分子材料,作为控失剂添加到化肥中,制成控失肥。控失肥遇水自组装微纳分子网络,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粘滞力与化肥分子相互作用,“放大”了化肥分子的空间尺度而被土壤截留,“定植”在植物根系周围,降低氮磷元
南湾水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最大库容16.3亿m3,可养鱼水面5.33×103 hm2,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南湾水库肩负着为市区30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重任,因此水库水质的好坏与居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本研究跟踪调查了鲢、鳙鱼种的放养比例由20∶80调整为40∶60,鲢鱼的放养量由4.373g/m3增加到8.747g/m3,鳙放养量由17.494g/m3减少到13.120g/m
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近20年来,南四湖湿地严重萎缩退化,亟待恢复。乡土植物是恢复物种的首要选择,本文分析了南四湖地区乡土植物的生活型谱,结果显示,其生活型谱以隐芽、一年生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反映了该地区的环境特征。从生态保护、恢复、利用的角度综述了湿地优势植物种类和珍稀保护植物种类的生态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气浮调节式人工沉床装置,成功应用于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该装置克服了重富营养化水体水深变化大、水体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和浮萍泛滥等不利因素对水生植物制约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重富营养化水体植物栽植的成活率。通过在天津市外环河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为6天时,人工沉床对COD、TN、TP的去除率在植物生长期内(3~10月份)可分别达到30% ~ 35%、35%~40%和3
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农村与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污染源。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前置库技术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成效,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张永春,张毅敏等首次提出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技术,并且进行了工程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景观和水质改善效果,特别对暴雨季节的径流净化效果明显。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
相关研究表明,在藻类进入对数生长期前,抑制藻类生长将大大减少水华的爆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研究在探讨络合铜、硫酸铜抑藻特性的基础上,采用PAC+络合铜为主要组分,研制出泡腾型复合化学制剂抑藻,该制剂在水体中可自动崩解,将有效成分释放出来,达到絮凝去除有机物和抑藻的目的。鉴于铜对其它水生生物的毒性,本研究结合毒性实验及复合化学制剂的相关研究结果,推荐制剂中有效铜在0.6mg/L。
为了探索分离到的溶藻细菌L7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采用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L7胞外活性物质冻干粉(L7- LPEAC)溶液处理大型蚤,测定其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L7-LPEAC对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24h及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3 g/L和0.53 g/L;24 h及48h的EC50值分别为:0.90 g/L和0.35g/L,暴露48h,随着L7 - LPEAC浓度的增加,
文章介绍了太湖、巢湖和滇池目前的污染状况,针对此,提出天然沸石粉末在“三湖水”污染防治蓝藻控制的方法机理及方法原理。并阐述了利用该方法直接投放治理水污染所产生的效果。
海水入侵作为一种缓发性地质灾害,严重地破坏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海水入侵的预测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判定海水入侵的方法,本文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两种统计方法对深圳滨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判定指标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内,F1代表了地下水的主要成因过程;并且其代表了海水人侵的过程,在F1中相关系数较大的离子可以用来描述海水入侵的程度,即F1因子列中Cl- ,Br- ,S04
紫根水葫芦生态内源治污5-7天能把近亿/L水的弥散、水华蓝藻吸附至根上,14 -19天降为53万/L,7.4万/L,并把劣Ⅴ类水净化成地表Ⅲ类和近Ⅱ类水,并把水表溶氧提高到7.627和近14,为生态内源治滇池等水域蓝藻富营养污染,并恢复生态自净能力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新途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