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治理的源头控制策略——产品设计生态化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环境治理的末端管理困境,探寻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治理问题的切入点,提出环境治理的源头控制策略--产品设计生态化,分析了产品设计生态化的本质和功能。基于“技术过程论”思想与系统控制论理念,构建了环境治理源头控制策略--产品设计生态化概念模型,为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管理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性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环境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环境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综述了环境经济学核算的基本要素与主要成就,在总结国内外环境经济成就基础上,对推进中国环境经济的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并提出建议。以通过市场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转变,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使用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建立石油储备是各国保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战略要求。在油价日益高涨和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中国有必要通过立法建立石油储备制度。本文从石油储备的概念出发,依序阐述法国、日本、美国的石油储备法律制度,进而讨论了中国石油储备立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需求以及立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等相关问题。
在当前及未来50年内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仍是占主导地位。煤炭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同自然界的其他资源一样,也面临着逐渐耗竭问题,并且伴随有矿区环境日渐恶化的严峻挑战。本文讨论了煤矿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
本文对环境法修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1989年通过的现行《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我国第一次环境立法高潮的顶点,其对健全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已经远远达不到满足2l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发展的新需要,急需修改。
环境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至关重要,其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选取上海、香港两个地区来研究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认知程度的区域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地区公民对环境变化认知程度的总体水平较上海地区公民略高,其中上海地区公民的环境关注度和环境意识较香港地区公民高,香港地区公民的环保行为和对政府环境工作的评价较上海地区公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废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下,废物资源化利用已成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青岛市、日本国名古屋市和韩国釜山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国内城市在资源循环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6年6月22日,陈仓区政府执行国家、省、市政府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下发了“关于对渭河流域污染企业进行分类整治的决定”,其中宝鸡翰森园纸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爆破制浆分公司被列为关停对象,因该公司不服曾多次提起行政诉讼。本文介绍了案件起因、分析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关停符合淘汰的造纸企业,遭多次行政败诉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本文对推进武昌“两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阐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理念是环保宣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和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融入系列绿色创建活动之中,共同推进武昌区的“两型社会”建设。
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的核心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再生产,强调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注重生态需求,倡导有益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生态
对一个部门和系统来讲,推进工作是难是易取决于多种因素,当然也包括部门和系统的认知能力和工作水平。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历史性转变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环保系统要用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系统的观点去研究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务实。因此,本文对环保工作如何落到实处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