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法实施的影响:一个质的研究

来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快速发展,但由于缺少专门法律的规范,旅游市场的矛盾日趋尖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出台,国内旅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网民评论、新闻报道、旅游从业者评价及电视访谈为数据来源,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重点揭示了旅游法对旅游市场、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以及旅游者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类型及其具体内容.最后,研究构建了旅游法实施影响的分析框架,进而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旅游业的增长,中国酒店企业逐步开始了海外并购.作为第三产业,酒店业的并购由于其主要输出的是服务、是管理、是文化,因而在并购的过程中面临了更多的困难和障碍.根据约哈里之窗的启示,酒店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通过显化中华文化、进行文化整合、增强双向沟通、重塑服务体系,促进双方沟通,实现共赢.
我国旅游进入到休闲度假时代,旅游地产、特色小镇等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前提和基础,市场定位是旅游地产建设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两种定位方法,首先是对旅游地产市场一般分析方法的介绍,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定位结构图,进而分析总结得出其定位流程,其次是介绍模糊综合定位方法,它是将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定位研究框架,本文通过对市场分析,构建指标体系,通过AHP法建立递阶层次,而
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屯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在界定屯垦文化与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屯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屯垦文化价值及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自然社会环境,开发条件3个方面构建屯垦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因子权重和赋分评价体系.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实证研究,对屯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品质结构、类型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本研
旅游产业驱动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衡量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是判断旅游城镇化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因此本文从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基础设施城镇化质量、休闲城镇化质量、生态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选择了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变异系数、G1与TOPSIS的评价模型,并以我国典型旅游驱动型的12个城市为对象,对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12个城
实现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关键在于提高碳排放绩效,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客观真实的对我国各省区低碳旅游效率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碳排放作为投入指标纳入全要素生产框架中,利用三阶段DEA方法评价了我国低碳旅游绩效,为真实测算低碳旅游效率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变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低碳旅游效率被低估,剔除影响因素之后的低碳旅游效率在地域上同样存在显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本溪旅游促销策略现状;运用网络日志和半开放访谈的研究方法,观察、了解本溪旅游者口碑传播行为的驱动因素;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本溪旅游者口碑传播行为的驱动力.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本溪旅游者社交网络口碑传播行为驱动因素主要是兴趣动机、保存动机.本溪旅游者专业旅游网站口碑传播行为驱动因素主要是消费者产品知识、获取奖励动机.本溪旅游者线下口碑传播行
构建旅游科学(学科)是人们的欲望,而实现欲望的基础在于对旅游概念的把控.目前,对旅游概念依然停留在认识论的阶段,仅仅是对旅游做出了貌似客观却依然是主观功利性所做的旅游规定.虽然这种规定有其现实意义,但若以此构建旅游科学,其结果一定是畸形的,不牢靠的,甚至是非独立的.旅游本质在语言及经验、知识、观念和科学等处被遮蔽,消除遮蔽去迎接走向人们的旅游,必为在思想中挣脱"变"而成为"定"的沉思.为此,仍需在
旅游感知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呈现赋予感知载体,会影响感知延伸,引用心理学的概念,可以称之为"具身化".研究选取案例地并基于点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运用Rost和Nvivo软件,进行词频抽取和多重编码,分析发现5个方面的感知呈现倾向,聚类化分析后得出3种平台特征,感知内容呈现中存在聚合与分裂,主要有两大类型角色且还有明显的共睦态区域.最终判定结论:旅游感知呈现是一种基本诉求,社交媒介延伸了旅
博物馆旅游起源于20世纪西方国家,西方博物馆的初衷是收藏并保存某种文化珍品,适当地展示部分藏品,以供人们观赏.后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增加了教育和研究的功能.如今,博物馆的功能还在不断演变着,即逐步扩展至休闲娱乐的功能.相比于西方博物馆,我国的博物馆发展较晚且发展曲折.其中,我国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更为缓慢.从建国开始直到1996年,新中国第一家民间博物馆即观复博物馆才在北京挂牌成立.三年后,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许多民族文化正面临衰退、变异和消亡的危险.立足"一带一路"战略审视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现状,分析民族文化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探究其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求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共赢路径,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